因社區(qū)駐地在新興街而得名。[詳細] |
團黃,傳明代村民從七塘夏黃(今作下黃)遷來此定居,全部姓黃,精誠團結(jié),故名。[詳細] |
譚村,傳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譚志環(huán)從伶俐獨領(lǐng)村遷來建村,以姓命名。[詳細] |
原名三合村,因先由那晃、藤許、屯凌三村合設(shè)得名。民國時良珍、良住等村并入,改設(shè)良合村,取良珍、三合各一字得名。[詳細] |
那床,壯語,“那”指田,“床”指隱藏。因村周圍山坡環(huán)抱,中間為低洼的田地,從外面看此村較為隱蔽,故名。[詳細] |
1949年槐龍、楊李、和里3村合稱槐里村,取槐龍、和里各一字得名。[詳細] |
駐地處望江嶺南麓安陽山,故名。[詳細] |
那里,壯語,“那”指田,“里”指小溪。因村一邊為田垌,一邊為小溪流,故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