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莊明代叫張樓。李姓于明末從六上小李莊遷來。清中期發(fā)戶,人口增多,因村西有座軒轅廟,稱軒轅廟李。1947年黃水后,軒轅廟被淹沒。李姓大部遷回村中,故名李莊。因李莊東南有一村亦名李莊,為區(qū)別兩村之名。故將此村改為大李莊。 |
元代稱軒轅王家。明永樂年間,高姓先祖高大功從東明縣遷此建村,因建在馬家河與雙洎河交匯處,故稱高河套。 |
建村時,因臨河,且距縣城七里,故名七里河。 |
明代,因杜姓墳地在此,又是富戶,稱杜老莊。1950年土地改革時,因馮姓居多,改名馮老莊。 |
沈姓原住門樓李村,清代遷出,在此建莊得名沈家。1951年土改時,曾和張莊、門樓李合為一村,叫三合村。1962年分開后仍稱沈家。 |
清代稱軒店,村北二里有何店。當(dāng)時地處交通要道,何玄德在此開店,為保平安,共同商定,在此修寨,取名何家寨。清末,黃道會起義,四方又聯(lián)合修筑加固寨墻,改名太和寨。1938年黃水后寨被沖塌,但村名仍用何家寨。 |
明末李姓從扶溝晉崗李村遷此建村,因村內(nèi)有一株大皂角樹,故名皂角樹李。 |
明洪武年間,任姓先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莊,稱任莊。至明末任姓一部又遷往東北建一村,亦稱任莊。1983年為區(qū)分北邊的任莊,改稱南任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