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屬白砂里;民國時為習仁、福洋兩保(城下自然村屬城下保),其中聯(lián)保時設中隔保;三年游擊戰(zhàn)爭期間,大水源村民積極參加革命;1949年解放初設中隔村、陳屋村、城下村農(nóng)會分會;1951年為中洋鄉(xiāng),屬第六區(qū)(白砂區(qū));1956年設中洋農(nóng)業(yè)高級社;1958年4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同年10月公社化,設中黃管理區(qū)中洋大隊,屬白砂公社;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中洋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中洋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中洋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中洋村民委員會。 轄:中隔、城下、陳屋、城背、凹嶺5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中隔自然村。 |
民國時為梧崗保;1949年解放初為梧崗村;1951年與梧田村合并屬梧田鄉(xiāng);1956年屬梧田高級社;1958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與梧田、塘豐合并為塘豐鄉(xiāng);同年10月公社化,為白砂公社塘豐管理區(qū)梧田大隊;1961年梧崗從梧田大隊劃出,稱白砂公社梧崗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梧崗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梧崗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梧崗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梧崗村民委員會,轄:科子里、橄欖橋2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科子里自然村。 |
民國時為梧田保;1949年解放初為梧田村;1951年與梧崗合并,稱梧田鄉(xiāng);1956年稱梧田高級社;1958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梧田、塘豐合并為塘豐鄉(xiāng),同年10月公社化,為白砂公社塘豐管理區(qū)梧田大隊;1961年梧田、梧崗分隊后,稱梧田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梧田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為白砂公社管委會梧田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梧田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梧田村民委員會。 轄:甲田、胡李村、西家洋、各坑、白菓樹下、大陂頭、崠坑、黃柏坑8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 村委會駐:甲田自然村。 |
民國時屬白砂區(qū)(第三區(qū));1949年解放初為塘豐村;1951年為塘豐鄉(xiāng);1953年普選改為鄉(xiāng),稱白砂區(qū)塘豐鄉(xiāng);1955年設塘豐初級社;1956年為塘豐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后為白砂公社塘豐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塘豐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塘豐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塘豐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塘豐村民委員會。 轄:張屋(過路橋)、塘背,橫崗頭、上寨、厚里、俞家橋、花園里、壩上、營背9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橫崗頭自然村。 |
民國時期屬賢里保、上丁保;1949年解放初為大田村;1951年稱村屬大田鄉(xiāng);1956年大坪里劃出,大田設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為白砂公社大田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大田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大田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大田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大田村民委員會。 轄:中心祠,小村,沈屋,?永铮峡,山下里,社前,社背,大岌頭9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中心祠自然村。 |
民國時屬白砂區(qū)(第三區(qū)),大坪里設甲屬大坪保,金豐山設甲屬厚里保;1949年解放初都設農(nóng)會小組,大坪里屬大田村,金豐山屬塘豐村;1951年大坪里稱村屬大田鄉(xiāng),金豐山稱村屬塘豐鄉(xiāng);1956年,大坪里從大田鄉(xiāng)劃出,金豐山從塘豐鄉(xiāng)劃出,組成大金高級社,屬白砂區(qū);1958年10月公社化稱白砂公社大金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大金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大金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大金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大金村民委員會。 轄:凹頭、凹背、大坪里,水竹洋,牛欄窠,金豐山6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大坪里自然村。 |
民國時為孔磜保;1949年解放初屬泮境鄉(xiāng)磜下村;1951年屬磜下鄉(xiāng);1956年劃入白砂區(qū)稱扶福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屬白砂公社大田管理區(qū)大田大隊;1961年從大田大隊劃出,為白砂公社扶福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扶福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扶福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扶福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扶福村民委員會。 轄:扶福、黃屋、花東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扶福自然村。 |
民國時屬中山保;1949年解放初,庵背坑、橫排、坑頭山、上城下、新市、下洋屬朋新村,官山口、犁頭子、樓屋坑、排背、石陂、田心里屬田源村;1953年普造后,改行政村為鄉(xiāng),即田源村為田源鄉(xiāng),朋新村為朋城鄉(xiāng);1956年,田源鄉(xiāng)為新田高級社;朋城鄉(xiāng)為朋城高級社;1958年4月撤區(qū)并鄉(xiāng),中洋、朋城、樟黃合并為中黃鄉(xiāng),同年10月公社化,稱新田大隊和中黃管理區(qū)朋城大隊,屬白砂公社;1966年新田大隊、朋城大隊合并,稱朋新大隊;1968年稱白砂公社革委會朋新大隊革領組;1980年稱白砂公社管委會朋新大隊管委會;1984年稱白砂鄉(xiāng)朋新村民委員會;1993年稱白砂鎮(zhèn)朋新村民委員會。 轄:新市、石陂、田心里、排背、樓屋坑、庵背坑、上城下、下洋、官山口、犁頭子、坑頭山、橫排12個自然村(27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新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