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賞有功之臣。何忠在軍中當(dāng)旗牌官,從江南如阜(今江蘇省如阜縣)遷至懷慶,后其子何富、何貴同八家老軍戶為鎮(zhèn)守黃河渡口,在千秋鄉(xiāng)建立頭鋪營,后落戶于此,以軍營得村名頭鋪營。至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以王化為代表的王氏,勢力強(qiáng)大,將頭鋪營改名王化營。清嘉慶年間(1796-1820),何氏家族漸盛,把王化營改為何家營。道光年間(1821-1850)簡稱何營。 |
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賞有功之臣。何忠在軍中當(dāng)旗牌官,從江南如阜(今江蘇省如阜縣)遷至懷慶,后其子何富、何貴同八家老軍戶為鎮(zhèn)守黃河渡口,在千秋鄉(xiāng)建立頭鋪營,后落戶于此,以軍營得村名頭鋪營。至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以王化為代表的王氏,勢力強(qiáng)大,將頭鋪營改名王化營。清嘉慶年間(1796-1820),何氏家族漸盛,把王化營改為何家營。道光年間(1821-1850)簡稱何營。 |
傳從前有個(gè)獵人看見空中飛過一對雁,射落其中一只并掛在家中屋檐下,另一只飛落院內(nèi)柳樹上以柳條纏頸而死,從此得名雁絞莊,后以趙姓改稱雁趙莊。 |
傳因尤、許兩大姓共居始稱尤灘,明末尤姓遷走后改稱許莊。清康熙年間因修筑河堤分為南、北兩塊,堤北較小聚落稱大許莊。 |
傳因尤、許兩大姓共居始稱尤灘,明末尤姓遷走后改稱許莊。清康熙年間因修筑河堤分為南、北兩塊,堤南較大聚落稱大許莊。 |
傳明洪武二年(1369)魏氏族人先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武陟縣杜村,后又居此成村,得名魏莊。 |
相始名常興鎮(zhèn),后因詹氏在此開飯店,得名詹家店,簡稱詹店。 |
相傳明朝以前,名常興鎮(zhèn),后有個(gè)詹鴻中的在此開飯店,得名詹家店,簡稱詹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