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時,褚遂良受封河南郡公,曾到此處。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則天)為后,褚遂良力反,高宗不納,褚叩頭流血,還陛下笏,乞歸故里。里人為紀念他,在此建褚遂良廟一座,后在側設一客店,接待來往客商,得名褚廟店。后簡稱褚廟。 |
唐高宗時,褚遂良受封河南郡公,曾到此處。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則天)為后,褚遂良力反,高宗不納,褚叩頭流血,還陛下笏,乞歸故里。里人為紀念他,在此建褚遂良廟一座,后在側設一客店,接待來往客商,得名褚廟店。后簡稱褚廟。 |
清光緒六年(1880),韓氏十三世祖韓庚義由褚廟西北一千米處寧胡同遷此,名韓仙村、韓貴村以兆吉利。后蓋樓一所,易今名。 |
1956年,今王家堤、趙家堤部分村民遷此,取村名利合以示占地利、得人和(合)之意,因靠近小堤河,又稱利河。 |
清康熙年間,張姓自清蓮寺遷此,后蓋小樓一座,故名。 |
清初,孫姓自山東遷此,蓋樓一座,因地處古歸德府至開州之半坡地帶(時稱褚廟至老顏集段為半坡),故名。 |
明建文二年(1400),范氏自山東曹州遷此后,在村前建“奶奶廟”一座,香火頗盛,故村名范堂。 |
明末,賈姓從老顏集大賈莊遷此,劉氏自江南遷此。易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