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1736-1795)孟姓人在此河灣處建村居住,故名。 |
圪求河,蒙語音譯得來。意為不可馴服的河。 |
因境域在四道河則流域,故名。 |
榆溪河分流的第三道分流,故名。 |
此地原為蒙民游牧之地,漢民建村時(shí)因境內(nèi)有劉家灘、郭家灘、兔蓋灘三個(gè)大灘,故名。 |
清乾隆后期(1776-1795)于此建村,因此地沙灣附近有一古樹,據(jù)傳說曾是原寺廟院內(nèi)之樹,年久日長(zhǎng),廟毀樹留,當(dāng)?shù)厝斯史Q其為“神樹”,故名。 |
清嘉慶年(1796-1820)漢民于此建村居住,因此灘原為蒙人牧馬之地,設(shè)有馬場(chǎng),故名。 |
清道光年間(1821-1850)漢民馬姓人移居于此灘,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