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因街道辦事處遷駐青年路而得名。解放后有共青團(tuán)委組織青年修建此路命名為青年路,1981年該街道辦事處遷至青年路附近而得名。 [詳細(xì)] |
因辦事處政府駐地位于先鋒路大橋附近而得名。 [詳細(xì)] |
以政府駐地位于大辛莊村而得名。 [詳細(xì)] |
據(jù)《趙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六年(1408),趙氏始祖趙北達(dá)與郝士志、陳先磊由山西洪洞縣應(yīng)詔遷此定居,成村后命名郝趙陳。明崇禎年間,部分趙姓在村南另立新村,叫趙新莊。至清末陳姓絕,以后此村與趙新莊合為一個(gè)村莊,因趙姓居多,更名老趙莊。 [詳細(xì)] |
明代初期建該村,當(dāng)時(shí)此地有一片松樹林,燕王掃北后,有杜、張兩姓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在松樹林附近建村,命村名為松樹林,簡稱“松林”。因政府駐地設(shè)于此村而得名。 [詳細(xì)] |
因人民政府駐地坐落于康莊村,故得名。據(jù)《清平縣志》(1936)記載,康莊一鎮(zhèn),屬清平縣四境中心,地處六路交叉,四通八達(dá),為全縣富庶之區(qū);又據(jù)《辭!酚涊d,五達(dá)謂之康,六達(dá)謂之莊,故得村名為“康莊”。 [詳細(xì)] |
清代,據(jù)該村“真武廟碑文記載”,該村建于明朝,魏姓立村,因京杭運(yùn)河在此地穿過形成彎道,而得名魏家灣,后簡稱魏灣村,因原政府駐地設(shè)于此處而得名。 [詳細(xì)] |
以人民政府駐劉垓子村而得名。明嘉靖元年(1522),劉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屋前有大坑(古名垓),形成村后,定名劉垓子。 [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