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建設新開原的意思。 [詳細] |
國年間(1936-1939)縣治所遷至今新城街道,而遂稱此為開原老城,解放后于此設行政鎮(zhèn),簡稱老城鎮(zhèn),駐地亦稱老城鎮(zhèn)。 [詳細] |
寓意為了體現(xiàn)開原市悠久的歷史傳承。 [詳細] |
威遠堡得名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明長城在威遠堡境內(nèi)縱穿南北,當?shù)亟ㄓ型捅潜ひ蛔,取“威震遠方”之意,命名為“威遠堡”!巴疬h方”之意。 [詳細] |
金、元、明于此有建置,明稱中固城,清據(jù)劉業(yè)書家譜記載,乾隆十五年由山東省萊州府遷此。中固之含義有二解:一據(jù)傳城中間有老母廟,廟前有路,車過無轍,雨天亦然,故名中固;二為金設銅館驛之音轉(zhuǎn)。 [詳細] |
慶云堡為明代遼東邊墻上的一個城堡。當時設兵把守;慶云堡命名就是從明代一直延續(xù)至今。村中河西沿岸一帶是明代邊墻內(nèi)邊上的馬市舊堡,并稱來賓關,歷代建制歸屬曾多次變動,但慶云堡之名一直未變。 [詳細] |
清乾隆年間,村內(nèi)有8棵大榆樹而得名。 [詳細] |
1910年江姓人家在此居住,命名為江溝子。日俄戰(zhàn)爭后,改為金溝子,其含義是好地方。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