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曾于北齊一度改稱承高縣,隋代改承高為龍城縣(一說龍城與蕭縣并列,轄今蕭東部及銅山),旋又復為蕭縣。明萬歷年間縣城遷今址后,東門曰龍城。城東有龍山,龍湖。清乾隆年間建有龍城書院,后縣城漸稱龍城,蕭城。 [詳細] |
楊樓原名“楊簍”。有一楊姓人家在此編織“魚簍”為生,形成村落后,遂以“楊簍”名之。后演變?yōu)榻衩?[詳細] |
黃口原名曹馬集,是三國時期曹操養(yǎng)馬的地方,后因黃河決口而更名為老黃口。1915年隴海鐵路建成時取附近自然村老黃口得名,后發(fā)展成集市,故得名。 [詳細] |
早年閻姓在此聚居興集得名。 [詳細] |
此處原為黃河故道,早年村民為避水患,移此高處建新村,筑寨墻,故名新莊寨。 [詳細] |
早年劉姓在此定居,位于河套附近,故名劉套。 [詳細] |
從前,馬姓在此打井建莊,故名馬井。 [詳細] |
早年張姓在此屯田居住得名張大屯。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