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因村處東西狹長的小平原上,故名平陌。又。 |
在洧水由登封流入新密的交界處,故名界河。又因村民委員會駐位于此,而得名。 |
原名蘇家?guī)X。相白居易曾在此地山中居住,因其號香山居士,人們稱白居易曾住過的山叫香山。地方村以山而名,位于香山東側(cè),改蘇家?guī)X為香山。 |
明初,魏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在葛條叢生的溝中定居,故名葛溝。又。 |
明代,錢氏由超化遷此定居,因該地形似簸箕掌,故名。又。 |
相明代,龐娘娘生于此,稱娘子臺。因名稱不雅,1912年,經(jīng)錢啟綸,錢重離等,以村東北土臺上有座祖師廟,楊姓子弟在此讀書而成秀才,易名楊子臺,簡稱楊臺。又。 |
相古時此溝中楊樹、栗樹叢生,稱楊栗溝,又因村在楊臺里邊的溝中,故名楊里溝。又。 |
因村中有座金大定元年(1161)建的白龍廟,村隨廟名。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