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一列小山曲折盤繞,形似谷倉(cāng)。 |
庫(kù)村村由原包宅、吳宅、陳山、蒲垟、黃山6行政村和潘山村3個(gè)村民小組合并組建,以當(dāng)?shù)仄鍘?kù)村命名。 |
由原后坪、烏石2行政村合并組建,寓意新村興旺,命名為“新興”村。 |
由原橋頭溪、白?2行政村合并組建,以白?、橋頭溪兩坑命名“雙坑”。 |
由原周坑、新田2村合并組建,取兩村名首字命名為“周新”。 |
2004年由原南嶠底、南嶠外2村和潘山村兩個(gè)村民小組合并組建,以當(dāng)?shù)馗叻迥蠉迕?/div> |
由原朱岙、茶園、吳山3村合并組建,從該地村莊孫山、背坪名稱中各取一字命名。 |
原名“桂陽(yáng)”,宋代即為毛姓族居地,與相鄰的毛山(今屬文成縣)一帶泛稱“毛家山”。該地之山壟多白箬,辟成田垟后得名“箬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