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系漢語名,因丹達(dá)山以東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語稱康定為“打折多”,意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兩河交匯處。舊史曾譯作“打煎爐”,后通譯“打箭爐”,簡(jiǎn)稱爐城。 [詳細(xì)] |
清末置縣,取三土司(丹東、巴底、巴旺)音譯漢文首字為縣名。丹巴,藏語稱為“絨米章谷”,意為巖頭上的農(nóng)區(qū)。 [詳細(xì)] |
因縣境九龍山得名。"九龍"為黎語漢譯,義為"檳榔"。 [詳細(xì)] |
雅江,藏語名為“亞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礱江重要渡口之一,建制縣時(shí)也曾以河口命名,后更名雅江。 [詳細(xì)] |
道孚昔稱“道塢”,藏語譯意為“馬駒”,縣名依地形而定,縣城地形如馬,故名。 [詳細(xì)] |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建制屯時(shí)因爐(打箭爐)至霍爾為入藏要道,兩地名中各一字命名“爐霍”。 [詳細(xì)] |
以甘孜寺而名,意為潔白美麗的地方。系藏語譯音!案首巍睘樗聫R名稱,已有420年歷史。清康熙元年(1662年),霍曲吉昂翁彭措在修建13座格魯派寺廟時(shí),在原“甘孜寺”基礎(chǔ)上擴(kuò)建落成后統(tǒng)一寫成現(xiàn)在的“甘孜”,意為潔白美麗的地方。1911年命為縣名。 [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