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稱安墩居委;2002年,依據(jù)粵民基〔2002〕5號文規(guī)定,改稱安墩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1950年6月,屬多祝區(qū)(九區(qū)),稱寶安鄉(xiāng);1956年,稱寶安鄉(xiāng);1957年,稱寶安村;1959年,稱寶安管理區(qū);1961年,改稱寶安大隊;1984年,稱寶安鄉(xiāng);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改稱寶安村委;1988年,改稱寶安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寶安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1951年屬洋潭鄉(xiāng),1962年,屬熱湯小公社,稱生產(chǎn)大隊;1963年,改稱大隊;1984年,屬洋潭鄉(xiāng),稱水尾村;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改稱水尾村委;1988年,改稱水尾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水美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 |
1951年,稱洋潭小鄉(xiāng);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二十區(qū)(區(qū)府設(shè)在安墩),稱洋潭小鄉(xiāng);1956年,撤洋潭小鄉(xiāng)稱洋潭中心鄉(xiāng);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安墩鄉(xiāng);1958年,稱洋潭管理區(qū),1962年,稱洋潭大隊;1984年,稱洋潭鄉(xiāng);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撤洋潭鄉(xiāng)改稱洋潭村委;1989年,改稱洋潭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洋潭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 |
1951年,稱新村行政村;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二十區(qū)(區(qū)府設(shè)在安墩),稱新村小鄉(xiāng);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寶瀝鄉(xiāng);1962年,稱新村大隊;1963年2月,屬安墩公社,稱新村大隊;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改稱新村村委;1988年,稱新村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新村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后,稱熱湯鄉(xiāng);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二十區(qū)(區(qū)府設(shè)在安墩),稱熱湯小鄉(xiāng);1956年,改稱中心鄉(xiāng);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安墩鄉(xiāng);1961年,改稱熱湯公社;1963年2月,屬安墩公社,稱熱湯大隊;1964年,改稱熱湯大隊;1984年,改稱熱湯鄉(xiāng);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改稱熱湯村委;1988年,改稱熱湯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熱湯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后,稱大布鄉(xiāng);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二十區(qū)(區(qū)府設(shè)在安墩),稱大布小鄉(xiāng);1957年,改稱大布管理區(qū);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安墩鄉(xiāng);1959年,改稱大布村;1961年,改稱大布大隊;1963年2月,屬安墩公社,稱大布大隊;1984年,改稱大布鄉(xiāng);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改稱大布村委;1988年,稱大布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大布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初,稱嶂梅鄉(xiāng);1957年,稱嶂梅行政村;1959年,稱嶂梅管理區(qū);1961年,稱和嶺大隊;1984年,稱和嶺鄉(xiāng);1987年3月,依據(jù)惠東府函﹝1987﹞8號文的批復(fù),改稱和嶺村委;1989年,改稱和嶺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和嶺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