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慈順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慈順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西湖莊,光緒八年屬十五都;民國三十年屬鶴皋鄉(xiāng)。 解放初屬山鶴鄉(xiāng),1950年10月為緒塘鄉(xiāng)緒塘、里程、外碓、嶺下村,1956年10月為楊村橋鄉(xiāng)緒塘高級社。 1958年9月為楊村橋公社緒塘生產隊,1961年7月為緒塘公社緒塘大隊。 1983年12為楊村橋鄉(xiāng)緒塘村,自1986年12月起屬楊村橋鎮(zhèn)。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龍山鄉(xiāng);宋行推行都圖制后屬十六都;清雍正六年(1728)屬山路莊;民國三十年(1941)屬山路鄉(xiāng)。 解放初屬山鶴鄉(xiāng),1983年實行政社分設后,建立官路村村民委員會,屬楊村橋鄉(xiāng)基層群眾自治組織,1986年12月起屬楊村橋鎮(zhèn)政府領導。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龍山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龍山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山路莊,光緒八年屬十六都;民國三十年屬山路鄉(xiāng)。 解放初為山鶴鄉(xiāng)第七村,1950年10月為楊村橋鄉(xiāng)第七村,1956年5月為楊村橋鄉(xiāng)黃盛初級社。 1958年9月為楊村橋公社黃盛生產隊,1961年7月為楊村橋公社黃盛大隊。 1983年12月為楊村橋鄉(xiāng)黃盛村,自1986年12月起屬楊村橋鎮(zhèn)。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屬龍山鄉(xiāng);宋末推行都圖制后屬十六都;清雍正六年(1728)屬山路莊;民國三十年(1941)屬禮和鄉(xiāng)。 解放初屬禮和鄉(xiāng),1950年劃建小鄉(xiāng)后屬程頭鄉(xiāng)。 1983年12月政社分設后,組建路邊村村民委員會,屬楊村橋鄉(xiāng)人民政府領導,1986年12月起屬楊村橋鎮(zhèn)政府領導。 |
現(xiàn)村域古為弦歌里之地。 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屬龍山鄉(xiāng);宋末推行都圖制后屬十七都;清雍正六年(1728)屬三臺莊;民國三十年(1941)屬三臺鄉(xiāng)。 解放初為三臺鄉(xiāng)第四村,1950年劃建小鄉(xiāng)后屬長寧鄉(xiāng)。 1983年12月政社分設后,組建為徐坑村村民委員會開展村級自治,屬長寧鄉(xiāng)人民政府領導,1992年5月起屬楊村橋鎮(zhèn)政府領導。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屬慈順鄉(xiāng);宋末推行都圖制后屬十六都;清雍正六年(1728)屬山路莊;民國三十年(1941)屬龍源鄉(xiāng)。 解放初屬山鶴鄉(xiāng),1950年劃建小鄉(xiāng)后屬緒塘鄉(xiāng);1983年政社分設后,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組建梓溪、花橋兩村村民委員會,屬楊村橋鄉(xiāng)人民政府領導,1986年12月起屬楊村橋鎮(zhèn)領導,2007年7月兩村合并,組建梓源村村民委員會。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屬龍山鄉(xiāng);宋末推行都圖制后屬十六都;清雍正六年(1728)屬山路、里何兩莊;民國三十年(1941)屬山鶴、禮和兩鄉(xiāng)。 解放初屬山鶴鄉(xiāng)、禮和鄉(xiāng),1983年政社分設后,組建了楊村橋、王謝、西源、毛山4個村民委員會,分屬楊村橋鄉(xiāng)(1986年改鎮(zhèn))、長寧人民政府領導,1992年并鄉(xiāng)后統(tǒng)屬楊村橋鎮(zhèn)領導;2007年7月4個村合并為新楊村橋村,組建村民委員會。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屬龍山鄉(xiāng);宋末推行都圖制后屬十七都;清雍正六年(1728)屬三臺莊;民國三十年(1941)屬三臺鄉(xiāng)。 解放初屬三臺鄉(xiāng),1983年政社分設后,基層管理模式發(fā)生改變,組建了徐洪、長寧兩個村民委員會,分屬楊村橋鄉(xiāng)(1986年12月改鎮(zhèn))、長寧鄉(xiāng)人民政府領導,1992年并鄉(xiāng)統(tǒng)屬楊村橋鎮(zhèn)領導,2007年7月兩村合并,組建龍溪橋村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