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毛崗。建村時(shí)間失考。清乾隆年間王姓由今前高廟鄉(xiāng)政府北上前莊(遺址尚存)遷毛崗定居,因位于后張樓村前,故名前張樓。 |
明萬歷年間,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今村東500米建村,名張家莊。明崇禎初年,梁姓由山西洪洞縣遷入,名稱梁宅。清康熙年間,合成張梁營。不久,劉、王兩姓相繼搬入。后梁姓衰敗,劉姓昌盛,改稱張劉營。 |
明天啟六年(1626),王南風(fēng)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并以姓代村名。到清雍正時(shí),四世祖王政,聯(lián)郭姓合力建看家樓,后改稱王樓。清道光年間,王姓一支分出,西移另住,東邊故名東王樓。因轄區(qū)內(nèi)有東、西王樓,故名。 |
明洪武二年(1369),高管勛的伯叔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分地定居,一支長門住此,稱東高營。二門于村西8里落戶稱西高營。清同治元年,同楊莊、廖莊合成一個(gè)村,聯(lián)修永定寨,仍稱東高營。 |
清康熙年間,焦姓由今唐河蒼臺鄉(xiāng)焦灣分遷于此。因村莊坐落在崗嶺上,故名焦崗。 |
原名肖劉莊,清順治六年(1649),郭炳等兄弟五人由唐河縣倉臺鄉(xiāng)郭家崗遷入,后因肖劉衰落,又處于唐河折灣處,遂改名郭灣。 |
明成化年間,王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次定居。因位于唐河北岸,故名河北。 |
明中期,徐姓由今沙堰鎮(zhèn)橫堤鋪分遷于此建村,始名徐家。至清后期,為防匪患修寨,名眾興寨,村名稱徐家寨,簡稱徐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