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崔氏家譜》記載,祖籍滎陽城北岡崔(今鄭州中原區(qū)須水鎮(zhèn)岡崔村)人氏崔儀,曾任四川右布政使(明代官名,與左布政使同執(zhí)省政務(wù),相當(dāng)于今省長),告老還鄉(xiāng),在此地修建莊園(宅址在崔廟東街),明萬歷年間在宅西北,今鎮(zhèn)政府后院,建有“圣母奶奶廟”,后人稱崔家廟,省稱崔廟。 |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本村張姓先祖張三諱海于明正德五年(1511)自廣武軍張(今廣武鎮(zhèn)軍張村)遷此,建窯以做瓦盆為業(yè),村因之得名“盆兒窯”,簡稱“盆窯”。 |
相傳清末此地有個大響馬徐萬春,在溝邊開有油坊,人稱此溝為“響馬溝”。后村取諧音簡化,改為“項溝”。 |
村住索河發(fā)源地山坡上,得名“索坡“。 |
清代村人種竹成園,概清中葉稱竹園。1988年為避免重復(fù),更名“南竹園”。 |
傳唐代,村稱“天門寺”。明代翟姓遷居此地南崗幾條溝內(nèi),得名“翟家溝”。清代簡稱“翟溝”。 |
清初碾徐(今豫龍鎮(zhèn)碾徐村)徐姓遷來建村,得名“徐莊”。愈百年,部分村人遷今“徐莊”,為區(qū)別,改稱“徐老莊”。 |
村西北部有一天然小石峽,清道光年間村民修筑成井,稱石井(也稱石井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