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為安溝大隊管理委員會屬當時海資公社所在地,因“海資”與“孩子”諧音稱呼不雅。1965年報省民政廳批準,當時的海資公社改為朝陽公社,安溝大隊管理委員會今隨之改為朝陽大隊管理委員會。 |
位居凹地,住戶多姓姚,故取名姚凹。 |
據(jù)起初這里是姚凹村的一片耕地,并沒有人家居住,有一姓師的狀元(有說官員)死后埋葬在此,雇人住在這里看管墳地,開始又幾戶姓姚的人家在此居住,后來,姚凹村村民到這里耕田,因嫌回家路遠吃飯不便,就搭棚蓋房住了下來,后來逐漸形成了村落,因有師狀元的墳地,所以村子起名叫師家莊。后改叫師莊。 |
漢代董卓亂洛陽時,少帝和陳留王到邙山避難,先在此休息一晚,后到北陳,后陳留王被董卓立為帝,稱漢獻帝。故人們把先休息的地方叫南陳,后休息的地方叫北陳。 |
因位于后海資正南,與后海資相距1.5千米,因兩地前后相對,古取名“前海資”。1965年隨“后海資”更名朝陽,“前海資”更名為向陽至今。 |
因鄭氏家族到此居住,地處低洼,故名鄭凹。 |
因南距洛陽十三里,故取名“南十三”,后因雙諧音稱為“南石山”。 |
因位于低凹處,住戶多為楊姓,故楊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