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近青云山得名。青云街道古稱平陽城關。西晉泰始年間(265—274),太傅羊祜表奏晉武帝,改縣名為新泰縣。自此,青云街道一直作為新泰縣城駐地,延續(xù)1700余年至今。2001年2月,原市中辦事處、西周鎮(zhèn)、北師鄉(xiāng)合并建立青云街道。 [詳細] |
1945年8月,人民武裝接收日本三菱公司張莊煤礦時,取新泰之“新”與柴汶河之“汶”命名為新汶煤礦,后作區(qū)劃名稱。1959年建立新汶市。2007年更名為新汶街道。 [詳細] |
新泰名山蓮花山古稱新甫山,《詩經》中著名的詩句“徂徠之松,新甫之柏”中的“新甫”即指蓮花山,新甫街道地處新甫山余脈,命名“新甫”代表境內居民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2013年12月自青云街道劃出,稱新甫街道。 [詳細] |
明洪武五年(1372),東都三官廟曾有“明曰東渡僧西渡寺”的文字記載。明代以前,東都、西都之間曾有河水相隔,來往需乘渡船,改稱東渡、西渡。后演化為東都、西都。一說因“相土建東都”得名。1985年12月,設立東都鎮(zhèn),以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東都得名。 [詳細] |
據《史氏族譜》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翟氏遷此建村,遂名翟家莊。1985年12月重建翟鎮(zhèn),以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翟家莊得名。 [詳細] |
宋建隆年間(960-963)謝氏遷此建村,遂名謝家莊。因村西有大謝家莊,更名小謝家莊。后謝氏他遷,后人取同心協(xié)力之意,命名小協(xié)莊,逐漸演化為小協(xié)。1985年12月組建小協(xié)鎮(zhèn),以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小協(xié)村得名。 [詳細] |
據范氏墓碑載,清代中葉建村,四周多溝,且溝溝有泉,故名泉溝。1985年12月建立泉溝鎮(zhèn),以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泉溝村得名。 [詳細] |
西漢時期,今羊流一帶建村,因村北有一荒嶺名“禿丘”,后羊氏居留此地,始改稱“羊留”,《新泰縣志》載,羊流為西晉重臣羊祜故居,地有羊氏之流風,演變?yōu)椤把蛄鳌薄?985年建立新泰市羊流鎮(zhèn),以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臨近羊流村得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