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舒、劉二氏建村,稱舒劉莊,后劉氏衰敗,舒氏發(fā)跡建樓房,遂稱舒樓,1950年后稱今名。 |
漢建明亮寺,清嘉慶年間重修時,反其意易今名。清咸豐年間,周圍48村富豪集資扒廟筑寨,搬遷于內(nèi),聚落成村,村以寺名。 |
明崇禎年間安氏自今睢縣避難至此,初名安莊。后建洪山廟,村以廟名。清代廟廢易名安廟。 |
宋代王仲生自今河北逃難至此,初名王莊。后建樓房,易名王樓。1934年高占魁自今李原鄉(xiāng)高莊遷入,后為望族,更今名。 |
明代王天從山西移民至此,初名天王莊。明崇禎年間孟氏自山東鄒縣避亂流落于此,靠王天莊建村,初名孟莊,后蓋樓房,易名孟樓。1913年二村遭土匪縱火焚燒,后并為一村,統(tǒng)稱孟莊。1981年更今名。 |
清康熙年間袁氏自今伯崗鄉(xiāng)袁莊分居于此,并建樓房,初名袁樓。清咸豐年間筑寨,易袁樓寨,因其位于袁樓寨東部故名袁東。 |
明代呂氏建村,初名呂莊。清中葉,建呂家祠堂,更名呂家堂,簡稱今名。 |
清代,吉氏攜四子自縣城遷此,初名吉莊,后生齒大增,部分村民南遷里許建村,易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