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間形成集市。以嘉靖年號中的“嘉”及轄屬于當時會同縣積善都的“積”組合成名,又傳說宋時有小商人名嘉積者,于此經(jīng)商,后發(fā)展成市集。 [詳細] |
以墟在萬泉河畔得名。 [詳細] |
明代林、胡等姓村民從順德縣遷此經(jīng)商,因萬泉河邊有一巨石而稱石壁圩。 [詳細] |
因地處縣境中部平原得名。又相傳明清時期中原地區(qū)移民于此經(jīng)商,地多鷓鴣,稱鷓鴣鋪子。后發(fā)展成集鎮(zhèn),為紀念中原故土而名中原圩。 [詳細] |
因濱博鰲港而得名。“博鰲”本意為魚類豐碩,浦為河流入?,“博敖(鰲)浦”即魚類豐碩之浦。后由浦成港,以港名為鎮(zhèn)名。 [詳細] |
駐地明初有陽江縣儒生落泊于此定居,不忘故土,以家鄉(xiāng)名之。 [詳細] |
民國3年(1914)在萬泉河畔建龍江圩,相傳有龍游江得名。 [詳細] |
古時駐地多為鳥雀棲居,建國初設(shè)潭清鄉(xiāng),1959年成立潭門公社,因近潭門港得名。1973年遭強臺風襲擊,房屋廢,圩遷今址。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