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朗圩,傳清乾隆三十六年(1781)在平坦的朗塘垌邊建圩,故名。[詳細(xì)] |
“上顏”村名,指宋建炎元年(1127年)由山東曲阜縣顏姓人遷建,取名顏村,1922年分上、下顏村,故名。[詳細(xì)] |
宋建炎元年(1127年)由山東曲阜縣顏姓人遷建,取名顏村,1922年分上、下顏村,故名。[詳細(xì)] |
1922年由上窯、下窯2村合設(shè)雙窯村,故名。[詳細(xì)] |
明萬歷十年(1582)從下窯村遷建,因居雙窯江入口處得名。1928年建秋江小學(xué),以校名取村名。[詳細(xì)] |
1932年以“黃姓人強(qiáng)盛”之意得名黃強(qiáng)村。[詳細(xì)] |
明天順二十三年(1441年)從邕寧劉圩村搬遷到此定居樂業(yè),因從劉圩到此是往南,故得名南樂村。[詳細(xì)] |
“筆山”原名施屋。指明永樂九年(1411)從天堂汶水遷建,因種施屋人的田而得名。1922年設(shè)筆山小學(xué),后以校名取村名。[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