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稱隆宮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稱隆宮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隆宮生產隊,1961年稱隆宮大隊,1984年復稱隆宮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建立健身活動場所,林道基本通暢,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新建隆宮小學。 村委會駐地隆宮村。 |
1949年稱中村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里地、連湖、桃園合稱友誼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中村生產隊,1961年稱中村大隊,1984年復稱中村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村委會駐地中村。 |
1949年稱桃坑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里地、連湖、中村合稱友誼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桃坑生產隊,1961年稱桃坑大隊,1981年因與荷地公社桃坑大隊同名,更名桃園大隊,1984年復稱桃園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村委會駐地桃園村。 |
1949年稱連湖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里地、中村、桃園合稱友誼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連湖生產隊,1961年稱連湖大隊,1984年復稱連湖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2014年8月更名為蓮湖行政村。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2010年獲得市級生態(tài)文明村榮譽。 2011年進行村莊整治。 村委會駐地蓮湖村。 |
1949年稱張地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張?zhí)旌戏Q雙張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張地生產隊,1961年稱張地大隊,1984年復稱張地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村民委員會駐地張地村。 |
1949年稱黃坑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小關、生水塘、源頭并稱勝利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黃坑生產隊,1961年稱黃坑大隊,1984年復稱黃坑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老年人活動中心,全村用上了自來水。 2011年進行村莊整治。 村委會駐地黃坑村。 |
1949年稱小關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黃坑、生水塘、源頭合稱勝利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小關生產隊,1961年稱小關大隊,1984年復稱小關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 近年來,建立村委會議室,進行主要村道硬化,全村用上了自來水,建立健身活動場所。 獲得2006年度市級生態(tài)村榮譽、2007年度市級新農村示范村榮譽、2008年度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榮譽。 村委會駐地小關村。 |
1949年稱里地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與連湖、中村、桃坑合稱友誼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復稱里地生產隊,1961年稱里地大隊,1984年復稱里地行政村,蓮湖大隊析置源尾行政村,分設村民委員會,屬隆宮鄉(xiāng)。 1992年撤區(qū)擴鎮(zhèn)并鄉(xiāng),隆宮、黃坑兩鄉(xiāng)合置仍稱隆宮鄉(xiāng),屬隆宮鄉(xiāng)。 2019年5月,里地村、源尾村合并建立里源村。 |
1949年稱生水塘、源頭農民協(xié)會(行政村),1956年生水塘與黃坑、小關、源頭并稱勝利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生水塘生產隊,析源頭生產隊,1961年稱生水塘、源頭大隊,1984年復稱生水塘、源頭行政村,分設村民委員會,屬黃坑鄉(xiāng)。 1992年撤區(qū)擴鎮(zhèn)并鄉(xiāng),隆宮、黃坑兩鄉(xiāng)合置仍稱隆宮鄉(xiāng),改屬隆宮鄉(xiāng)。 2019年5月,生水塘村、源頭村合并建立源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