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后樓屬興文鄉(xiāng)安富里,明清時屬十五都,明國時期屬雍后鄉(xiāng)轄地。 解放初期為后樓鄉(xiāng),屬第三區(qū)(西洋區(qū));1960年為后樓公社后樓大隊。 1962年并入洋中公社為后樓大隊。 1984年改稱后樓村,成立后樓村村民委員會。 |
自明嘉靖四年(1525)有三佰坵鄭姓,林山陳姓,上洋肖姓,康隔劉姓、陳姓,白水洞黃姓及張、蔡、章、多姓,漢族,均以農(nóng)耕為主,至今已有491年,據(jù)史料記載,歷年以來飽受匪患村都有筑寨自保直至解放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康林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康林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時為康林大隊。 1984年改為康林村,成立康林村村民委員會。 |
明清時期,為十五都。 民國時期,為龍溪保。 1951年為龍洋鄉(xiāng),1958年成立龍洋大隊。 1984年改為龍洋村,成立龍洋村村民委員會。 |
聯(lián)洋村原名洋頭村,屬尤溪十八都。 民國時期屬四區(qū)本洋保;解放初仍屬本洋鄉(xiāng);1955年從四區(qū)劃第十區(qū)龍洋鄉(xiāng)管轄;1958年屬龍洋大隊;1981年從龍洋大隊分出成立聯(lián)洋大隊;1984年改為聯(lián)洋村,設(shè)聯(lián)洋村村民委員會。 |
舊屬十五都。 解放前屬龍洋保,解放后屬龍洋鄉(xiāng),1958年屬龍洋大隊,1960年從龍洋大隊分出成立洋邊大隊,1984年改為洋邊村,成立洋邊村村民委員會。 |
舊屬十六都。 解放前屬官圳保,解放初期為“官圳鄉(xiāng)”,1958年從官圳大隊分出成立水圳大隊。 1984年改為水圳村,成立水圳村村民委員會。 |
舊屬十七都。 民國時期為洋中保;解放初為洋中鄉(xiāng);1958年成立洋中大隊。 1984年改為洋中村,設(shè)村委會。 |
舊屬十七都。 解放前屬洋中保,解放初屬洋中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時為洋中大隊,1960年從洋中大隊分出,成立坎兜大隊。 1984年改為坎兜村,于1998年更名為梅峰村,設(shè)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