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為宣化里。 民國初年,為中心區(qū),后分屬中一區(qū)、中二區(qū)、榕城鎮(zhèn)、虹橋鎮(zhèn)。 1949年,設城鎮(zhèn)區(qū)。 1950年6月,設第一區(qū),后先后調(diào)整為城關鎮(zhèn)、和平公社、城關管理區(qū)、城關公社、榕城公社。 1981年,城關公社和榕城公社合并設榕城鎮(zhèn),榕城公社所屬馬街、靖外、列租劃歸新設的靖外區(qū)。 2002年7月,撤銷榕城鎮(zhèn),劃出所轄南部區(qū)域(建設東街和建設西街以南)設宛水街道。 |
明清,為宣化里。 民國初年,為中心區(qū),后分屬中一區(qū)、中二區(qū)、榕城鎮(zhèn)、虹橋鎮(zhèn)。 1949年4月,設城鎮(zhèn)區(qū)。 1950年6月,設第一區(qū),后先后調(diào)整為城關鎮(zhèn)、和平/公社、城關管理區(qū)、城關公社、榕城公社。 1981年,城關公社和榕城公社合并設榕城鎮(zhèn),榕城公社所屬馬街、靖外、列租劃歸新設的靖外區(qū)管轄。 2002年7月,撤銷榕城鎮(zhèn),設3街道,西寧街道為其中之一。 2006年5月,靖外鎮(zhèn)并入西寧街道。 |
雙龍街道設置前屬榕城鎮(zhèn)。 2002年7月,撤銷榕城鎮(zhèn),設3街道,雙龍街道為其中之一,同時從來賓鎮(zhèn)劃出左所行政村歸雙龍街道。 |
虹橋街道始建于清朝時期。 1949年前,屬虹橋鎮(zhèn)虹橋鋪村。 1950年—1953年,屬城西區(qū)虹橋鄉(xiāng)虹橋鋪村。 1954年—1958年,屬板橋區(qū)(七區(qū))虹橋鋪村。 1959年—1963年,屬板橋公社虹橋大隊。 1964年—1969年,屬板橋區(qū)公社虹橋管理區(qū)。 1970年—1984年,屬板橋公社虹橋大隊。 1985年—1988年,屬板橋區(qū)虹橋鄉(xiāng)。 1989年—2002年,屬板橋鎮(zhèn)虹橋辦事處。 2002年7月,從板橋鎮(zhèn)劃出虹橋、馬房行政村設虹橋街道。 |
民國初年,為中心區(qū),后分屬中一區(qū)、中二區(qū)、榕城鎮(zhèn)、虹橋鎮(zhèn)。 1949年4月,設城鎮(zhèn)區(qū)。 1950年6月,設第一區(qū),后先后調(diào)整為城關鎮(zhèn)、和平公社、城關管理區(qū)、城關公社、榕城公社。 1981年,城關公社和榕城公社合并設榕城鎮(zhèn),榕城公社所屬馬街、靖外、列租劃歸新設的靖外區(qū)。 2002年7月,撤銷榕城鎮(zhèn),劃出所轄南部區(qū)域(建設東街和建設西街以南)設宛水街道。 豐華街道豐華街道(5張)2013年,從宛水街道12個社區(qū)中劃出7個社區(qū)設置豐華街道。 |
民國時為正南區(qū),第七區(qū),民國29年分為板橋鎮(zhèn)、虹橋鎮(zhèn)、歌樂鄉(xiāng),1949年為新四區(qū),1950年為板橋(四)區(qū),1950年為板橋(七)區(qū),1953年與城西區(qū)合并為板橋區(qū),轄25個鄉(xiāng)(鎮(zhèn))。 1953年后轄地幾度縮小。 1958年為先鋒公社(一說為板橋公社),1961年為縣轄板橋、虹橋、歌樂三個公社,1963年1月并為板橋區(qū),1970年為板橋公社;1973年分為板橋、落水兩個公社,板橋公社轄15個大隊。 1984年為板橋區(qū),1988年為板橋鎮(zhèn)。 1997年,面積279平方千米,人口7.1萬,轄板橋、西邊、莊子、虹橋、龍津、東屯、土城、木乃、歌樂、馬房、下村、鴨塘、耿屯、永安、石缸15個行政村。 2002年,將板橋鎮(zhèn)的虹橋、馬房2個村劃歸虹橋街道。 2014年撤鎮(zhèn)改為街道。 |
民國前期屬中心區(qū)、中二區(qū)。 1940年分屬宗范鄉(xiāng)、觀云鄉(xiāng)。 1949年為新一區(qū)。 1950年至1952年為觀云區(qū)(一區(qū))、盤龍區(qū)(二區(qū),轄至龍場下半部)。 1953年為一區(qū)(觀云區(qū),駐左所,龍場一片劃屬二區(qū))。 1956年撤區(qū)劃為9個鄉(xiāng)。 1957年復建一區(qū)(轄榕城鎮(zhèn)等9鄉(xiāng)一鎮(zhèn))。 1958年屬和平公社。 1963年設來賓區(qū)。 1970年稱來賓公社。 1984年劃出迤樂大隊歸龍場區(qū),改稱來賓區(qū)。 1988年撤區(qū)建鎮(zhèn)。 2014年1月,撤銷來賓鎮(zhèn),設置來賓街道,名稱沿用至今。 |
1949年為新一區(qū)。 1950年至1952年為觀云區(qū)(一區(qū))、盤龍區(qū)(二區(qū),轄至龍場下半部)。 1953年為一區(qū)。 1956年撤區(qū)劃為9個鄉(xiāng)。 1957年復建一區(qū)。 1958年屬和平公社。 1963年設來賓區(qū),1970年稱來賓公社。 1984年劃出迤樂大隊歸龍場區(qū),改稱來賓區(qū)。 1988年1月撤區(qū)建鎮(zhèn)。 2014年1月,撤銷來賓鎮(zhèn),設置來賓街道、鳳凰街道,名稱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