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村,即元皇慶元年(1312),興化邑令以“縣境形勢負山,地寬人稀,時廣業(yè)里湘溪居民輳集,地勢坦夷,乃遷縣于其他,而湘溪作為興化新縣城”。 |
位于文筆峰下。 |
原名象洋,以聚落形狀似象而取名,1932年,因當時區(qū)域領(lǐng)導人主要姓張而更名。 |
墘頂村,位于后井溪下流的墘頂溪,村前有一層層梯田。相傳第一代致文公從河南洛陽來,在頂洛陽落戶,后擴展到墘頂?shù)胤介_荒種植,因當時全是園地沒水源而取名為“墘園”;第二代孔衛(wèi)公和姓呂率眾建造烏坡椇開渠引水,灌溉農(nóng)田,而分“乾”加“土”為“墘”,房屋全蓋在渠道頂,取名墘頂。 |
廣宮村,因舊屬廣業(yè)里,建有一名勝古跡“䂬溪宮“,后村名取其各一字命名。 |
上茅村,因當?shù)匮由熘裂罅郑瑥V宮,廣山,附近一帶為茅草地,古時稱茅山,分散于其上方,故名。 |
洋林村,舊稱楊梅村,后方言諧音改稱洋尾大隊,因1978年莆田縣地名普查時,發(fā)現(xiàn)全縣有四個洋尾大隊,后改為洋林。 |
仙安村,由仙洋村與前安村合并而來,故取兩個自然村各一字命名,別名橋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