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廢里制,城內實行街巷制。民國元年(1912),將懷仁里改稱東街。 |
該村原為東關,于1961年設為三大隊,因村中有三官閣,故于1988年更名為三官閣。 |
辛亥革命后廢里制,城內實行街巷制。民國元年(1912)將嘉義里改稱西街,并一直沿用至今。 |
相傳該村建在磚瓦窯附近,初名叫窯子頭,后又更名為瓦窯頭。 |
辛亥革命后廢里制,城內實行街巷制。民國元年(1912),將執(zhí)禮里改稱南街。 |
“北街”指位于潞華街道的北部。辛亥革命后廢里制,城內實行街巷制。民國元年(1912),將崇智里改稱北街。 |
“南關”是原城外的三個關口之一。根據明天啟三年的《潞城縣志》記載,隋開皇十六年(596),設置潞城縣,城內設8坊(廂),后改為4坊。城外設三關(即東關、南關、北關)。 |
因位于潞華街道的東南方向且在盧醫(yī)山腳下,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