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此地原名“太寧鎮(zhèn)”,明萬歷年間當?shù)匕傩毡徽_陷謀反,后受一位謝姓將軍幫助得以平反。太寧鎮(zhèn)百姓為報答謝將軍的大恩,遂將太寧鎮(zhèn)改為“謝旗營”。 |
明萬歷《武陟志》載:“漢蒯徹墓在縣東十八里”。故其村以蒯名。 |
傳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的藍采和墓在此,故名藍封。后演為蘭封。 |
傳明代時因楊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楊保封。清康熙年間演為楊豹峰,道光年間以姓氏析分得名辛楊豹峰,1948年后簡稱辛楊。 |
傳明代時因楊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楊保封。清康熙年間演稱楊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為亢楊豹封,1948年后簡稱亢楊。 |
傳明代時因楊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楊保封。清康熙年間演為楊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為馮楊豹峰、李楊豹封,1948年后兩村合并簡稱馮李。 |
傳明代時因楊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楊保封。清康熙年間演為楊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為和楊豹峰,1948年后簡稱和楊。 |
傳明代因高姓氏族在此居住,得名高莊。清道光年間析出后高莊,民國年間以方位改稱前高莊,后簡稱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