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十八年 (598) 北絳縣改設翼城縣,因縣東古翼城為名,據(jù)清雍正《山西通志》:舊治在翔皋山下,以山形如鳥舒翼,故名。 [詳細] |
隋末楊縣改設洪洞縣,因縣北故洪洞鎮(zhèn)為名;另據(jù)《山西省通志》:縣北五里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又說因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濤澎湃得名,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又說因縣北之洪洞嶺得名。 [詳細] |
北魏建義元年(528)禽昌縣置安澤縣,以地處安吉嶺和澤泉之間得名;隋大業(yè)二年(606)更名岳陽縣,因其在霍太山(太岳山)之南得名,1914年6月因同名而改現(xiàn)名。 [詳細] |
唐武德二年 (619) 由襄陵縣析置,因浮山得名,據(jù)《讀史方輿紀要》:浮山在縣西六十里,相傳洪水時,此山隨水消長,縣因以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