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遼國大將韓昌曾在此駐兵,遼、金稱韓家鎮(zhèn),元末明初遷來張姓望族,改名韓張店,后演變?yōu)轫n張,以村十字街為界,分為兩個村,為向南的一條大街,故名韓張南街。 |
傳遼國大將韓昌曾在此駐兵,遼、金稱韓家鎮(zhèn),元末明初遷來張姓望族,改名韓張店,后演變?yōu)轫n張,以村十字街為界,分為兩個村,為向西向北的兩條大街,名韓張西北街。 |
根據(jù)光緒《南樂縣志》載:這一帶原處黃河故道,夏秋季節(jié),往往水大成河,人們稱之為“江”。據(jù)明代遷民到此定居,依“江”建村,變成了渡口,村名遂叫“小江口”。后來漸廢,明萬歷年間改稱“小江”。 |
根據(jù)光緒《南樂縣志》載:原址在“宋堤”之上,系黃河交通之要道,故取名堤口。 |
永樂二年(1404年),羅氏由山西洪洞縣遷于此,漸成村落,以姓氏取名為羅家莊。1945年,稱羅莊。 |
據(jù)苗典等老人講,以前苗家老墳上有一塊宋朝小碑,碑文上刻有“召固”二字,遂為村名。 |
明代以前此地原有耿村,永樂二年(1404年),晉民相遷于此,各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呼之,后為為區(qū)別,以方位姓氏相區(qū)分,因位置靠西,故名西耿村。 |
明代前,此地原有耿村,永樂年間晉民相繼遷此,各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相稱,后為區(qū)別以姓氏方位相區(qū)分,因侯姓居多故稱侯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