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為保衛(wèi)野王邑,在此建堡,名野王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在此置縣,野王堡易名忠義城,次年廢縣置鎮(zhèn),后改名崇義村,簡稱崇義。 |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義門村移民韓、吳二姓在此按“品”字形建成三個村,取名韓吳,因在北,故稱后韓吳。 |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義門村移民韓、吳二姓在此建品字形三個村,因在東,故稱東韓吳。 |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義門村移民韓、吳二姓在此建品字形三個村,因在西,故稱西韓吳。 |
據(jù)連氏墳碑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南范村連胡同連氏三兄弟遷此建村,故名連莊。 |
明洪武年間,一部分范姓村民來此建村,因位于縣境最南端,故名南范村。 |
西漢時劉秀部將鄧禹行軍途中,留下傷殘人員在此養(yǎng)傷,后落戶成村,為感念鄧禹,取名鄧村。后分成兩個村,在北,故稱后鄧村。 |
西漢時,劉秀部將鄧禹行軍途中留下傷殘人員在此養(yǎng)傷,后落戶成村,為感念鄧禹,取名鄧村。因村在南,故名前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