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宗祠位于青陽鎮(zhèn)南沿河街50號,建于清代,面積約600平方米,三進,前后走廊貫通,磚木結構。東面臨市河街,主體建筑、陪弄、封火墻、磚雕保存基本完整。墻檐與內(nèi)壁人物花卉圖案十分醒目,紋絡深刻極為少見。青陽鎮(zhèn)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提起青陽葛家,更是名聲顯赫。早在宋代,葛氏一門出了33位進士,弟兄四個相繼同登進士榜,祖孫三代登進士第在中國歷史上鮮見。其中葛勝仲、葛立方、葛邲祖孫三人最為有名。葛仲勝官至太常可卿,博學多才,善于詩賦,深得宋哲宗寵信。葛立方官居吏部侍郎,多次主持朝庭主考,一代大學者朱熹出其門下。葛邲官拜刑部尚書、左丞相,權傾朝野,名動天下。后裔葛鳳池民國時產(chǎn)業(yè)與榮氏并列,對青陽的辦學、市鎮(zhèn)建設等做出了重大貢獻,福澤桑梓。葛氏宗祠原隸屬于江蘇省外貿(mào)局,由江蘇省蘇豪集團(外貿(mào)公司)租賃給私企。2009年列入江陰市市級文保單位后,由于私企施工切割大理石,有腐蝕作用,不利于保護,對建筑有所損壞,政府多方努力將產(chǎn)權置換加以保護。
青陽鎮(zhèn):青陽,古稱青旸,北宋建鄉(xiāng),自文字記載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證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時期,由于地處水運要道,青陽出現(xiàn)了“煙火千家”、“舟車輻輳”的景象,被譽為“小無錫”。 青陽擁有地域總面積67.6平方公里,人口7.2萬,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達的東部沿海地區(qū)—著名的蘇錫常(蘇州、無…… 青陽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