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景區(qū)位于廬山南麓,在鄱陽湖之濱的江西星子縣境內(nèi),秀峰一帶的山峰玲瓏秀麗、風(fēng)光旖旎,古人說“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景區(qū)主要由香爐、鶴鳴、雙劍、姐妹、文殊、龜背諸峰組成。內(nèi)有漱玉亭、玉峽、龍?zhí)、瀑布、觀瀑亭、日照亭等景點組成,還有很多歷史名人留下的眾多珍跡。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使之聞名已久。秀峰,座落于廬山南麓的星子縣內(nèi)。從觀音橋返回五里公社后,再循德(安)星(子)公路西南行五六公里,便可見群巒環(huán)翠的秀峰了。秀峰由鶴鳴、雙劍、姊妹、香爐、文殊、龜背諸峰組成。鶴鳴峰形如鶴飛翔;雙劍峰勢如芙蓉插天;香爐峰狀如紫煙繚繞;姊妹峰態(tài)如娟娟秀女;文殊峰如
觀音橋,座落于廬山東南麓的星子縣境內(nèi),由白鹿洞循九星公路南行,經(jīng)五里公社再折向西北行數(shù)公里,即可見一座石橋橫跨高崖,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橋——觀音橋。觀音橋又名棲賢橋或三峽橋,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一座石造單孔橋,長24.4米,寬4米,橋面鋪以大石,兩側(cè)砌有石欄,橋孔內(nèi)圈由七行長方形石首尾相銜,凹凸榫結(jié),漸彎呈弓形。在橋孔正中石塊上刻有當(dāng)日造橋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陳智福、弟智汪、智洪”。觀音橋,被譽為“南國橋梁建筑上的一顆明珠”,千百年來任憑橋下“銀河傾瀉,起蟄千雷”的三峽澗水狂奔撞擊,橋身卻安然無恙,至今經(jīng)受汽車重壓仍巋然不動。難怪游人觀賞古橋,遙想當(dāng)年陳氏兄弟憑著勞動的雙手凌空飛架巨橋,無不拍手稱贊:“
秀峰摩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南麓星子縣境。秀峰是廬山名勝區(qū)組成部分。以山水秀麗,石刻遍布著稱。南唐李璟筑讀書臺于此,即帝位后建開先寺。清康熙帝南巡賜名秀峰寺,為廬山五大禪林之冠。附近有石刻一百余方。山門旁有觀音大士畫像碑。寺后古讀書臺上有宋書法家米芾子書碑刻,蒼勁有力。讀書臺下左側(cè)有唐書法家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碑。石壁上有宋書法家黃庭堅“七佛偈”、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紀(jì)功碑”等手書碑刻。寺西有清康熙帝書“秀峰寺”和雍正帝書“酒雪松”二碑。月門前漱玉亭有宋文學(xué)家蘇軾題詠。亭下龍?zhí)叮R尾瀑經(jīng)青玉峽瀉入潭中,兩崖石壁、水潭四周和溪石上有歷代名人書刻七十余處。其中,以龍?zhí)妒谏纤螘颐总罆扒嘤駦{”“第一山”最為珍貴。2006年秀峰摩崖被國
齊國夫人墓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秀峰村西南虎山上,年代為宋。為廬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棲賢寺遺址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玉京村觀音橋景區(qū)內(nèi),年代為南朝。為廬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廣佛禪院和尚墓塔群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玉京村廣佛禪寺北面約200米,年代為清。為廬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棲賢寺和尚墓塔群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玉京村觀音橋景區(qū)內(nèi),年代為清。為廬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陶尚德墓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梅溪村珠琳湖錠山上,年代為明。為廬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宮亭廟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波湖村神靈湖邊10米,年代為漢。為廬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玉澗橋位于廬山市羅漢寺前。1987年12月,公布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