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村古建筑群(含恢烈公祠(含院墻、旗桿石6組)、王太夫人祠、興復堂(含院墻)、佩玉堂(含院墻)、福神廟(含院墻)、書箴堂(含院墻)、蘭善堂、拱祥堂(含院墻、門樓、)書升堂、鼎福堂)白鷺村位于江西省贛縣的最北端,毗鄰興國縣和萬安縣,故有“一腳踏三縣”之稱。白鷺村得名于宋紹興六年(1136年),白鷺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濃厚的贛南客家文化。雖歷經(jīng)860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規(guī)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1-3]2006年入選“中國十大古村”。到目前為止,白鷺村是江西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雖歷經(jīng)860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規(guī)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在2
恢烈公祠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二組白鷺古村的西北角,距縣城東北63公里,是一座前(葆中堂)、中(崇僎堂)、后(崇倌堂)三棟連體建筑,因前棟門樓龍鳳板上曾書“恢烈公祠”匾名,故稱為恢烈公祠。200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省級保護單位。2006-07年前后,業(yè)主自籌資金進行了局部維修。崇倌堂:咸豐年間被太平軍石達開殘部炸毀。(略)崇僎堂:清乾隆建筑,與葆中堂連體,磚木結(jié)構(gòu),面寬22米、進深17.5米,面積385平方米,抬梁式,懸山頂,大門置東北側(cè),八開間二進五井連西南前后間一井廂房,凹字形回廊布局。有門斗,藻井、卷棚彩繪,木雕雀替裝飾。前天井近墻置長條形花池,種有同時代羅漢松2株。此建筑園林風格突出,具有一
王太夫人祠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古民居群西北角,距縣城東北63公里。清?道光四年(1824年)建,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jié)構(gòu),抬梁式構(gòu)架,二進一廳,二層樓,回字型內(nèi)廊布局,硬山頂,鋪地磚,牌坊式門樓,三間四柱(吊柱)三樓,灰雕幾何形、動物、花草、吉祥物圖案。二進延伸五開間,面闊24.9米,進深24.68米,總面積615平方米。王太夫人(1749—1822年),太學士、布政司理問鐘愈昌之副室,浙江嘉興府知府鐘崇儼之生母。她一生賢淑,相夫教子、濟貧助學、樂善好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6),“母因子貴”,朝廷特下懿命,誥封王太夫人為“大恭人”,誥贈“太淑人”。該祠系鐘崇儼尊母遺愿而建的賑災救濟專門建筑,并以王太夫人命名,這在我國
鼎福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四組,距縣城東北63公里,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面闊三間,抬梁式構(gòu)架,一進二廳,二層樓,樓上有廻廊,面寬17.6米,進深20.65米,建筑面積363平方米,泥土鋪地,屬祀型祠堂,建于清朝喜慶年間,為典型的徽派式建筑。正廳多以立木柱承重,木柱與地面之間放柱礎以防潮。室內(nèi)采用木板,隔扇,木窗等開合自由。門樓建筑材料為“灰漿”耐用性高,門樓上雕刻物還可見當時西洋的一些物品,具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書升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四組,距縣城東北63公里,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面闊三間,一進二廳,抬梁式構(gòu)架,面寬10.3米,進深19.25米,建筑面積198平方米,門窗多為巨型木雕,顯得另有一翻風味。此祠堂屬于專祀型祠堂,興建于清乾隆初年,祀奉的是風水先生鐘學遴。鐘學遴(明天啟1625年-清康熙11年1672年),字書升。學識淵博,精通經(jīng)史,為白鷺村首屈一指的易學風水先生。眷有《易經(jīng)集解》。堂內(nèi)開闊,氣勢恢弘。是當?shù)鼐哂写硇缘慕ㄖ,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拱祥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三組,距縣城東北63公里,坐東南朝西北,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抬梁式構(gòu)架,面闊五間,一進二廳,重檐,面寬35.43米,進深25.5米,建筑面積903.47平方米,有碑記載為清-咸豐元年所建,而且具有其獨特風格,對它的研究有一定的價值
蘭善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三組,距縣城東北63公里,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抬梁式構(gòu)架,面闊六間,二進三廳,面闊34.05米,進深29.35米,面積999平方米,抬梁式構(gòu)架,地面無青磚,是清朝乾隆年間建筑。而且具有其獨特風格,對它的研究有一定的價值。
書箴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二組,距縣城東北63公里,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抬梁式構(gòu)架,面闊七間,二進三廳,面寬20.34米,進深27.73米,建筑面積564平方米,地面有青磚鋪設,大門前有一門樓,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雙重檐,雕有人物故事、花鳥蟲草等圖案。宗祠梁、枋彩繪人物、花卉、瑞獸、祥禽等圖案,而且具有其獨特風格,對當?shù)仂籼玫难芯坑幸欢ǖ膬r值。
佩玉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七組,距縣東北約63公里,民國八年(1919年)建,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22.35米,進深26.35米,面積589平方米,抬梁式構(gòu)架,硬山頂,鋪地磚,三開間二進帶西側(cè)前后三間一井廂房并雜房,南北前側(cè)廂房,前卵石院坪、墻。牌坊式門樓,三間三樓,灰雕人物、花鳥、鐘表等圖案。內(nèi)室天井東西側(cè)置木雕幾腿罩各一個。佩玉堂在民居(群)中是有絕對紀年最晚的建筑,結(jié)構(gòu)布局嚴謹,裝修精細別致,而且具有其獨特性,對當?shù)孛窬拥难芯坑幸欢ǖ膬r值。2003年重新公布為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省級保護單位。
興復堂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古民居群南端,距縣城東北63公里,清?乾隆年間建,坐北朝南,磚木構(gòu)造,面闊五開間四進兩橫屋,有左右?guī)、東側(cè)排屋,面闊前寬后窄,面寬23.4米,進深40.5米,面積947.7平方米。抬梁式構(gòu)架,硬山頂,鋪地磚。門樓,三間三樓無柱,帶前院坪、墻,東側(cè)排屋大門設門斗,三進屏柵上方懸掛“興復堂”木質(zhì)匾客一方。興復堂為典型的客家居祀型建筑,由建筑實體圍繞中空天井式構(gòu)成的“四水歸堂”特點表現(xiàn)的十分突出。廳堂布局設計空間寬大,通風采光效果俱佳,是古村建筑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建筑,具有一定的研究和保護價值。2003年重新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省級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