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年間(1627-1644),黃、向姓由境外遷入,明屬湖廣都司施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張、劉、田、廖姓由境外遷入,屬恩施縣崇寧里五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年為麥淌聯(lián)保第一保、第九保屬恩施縣第二區(qū);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麥淌鄉(xiāng)第一保、第九保屬第二東鄉(xiāng)區(qū)(新塘);民國二十九年(1940)為第一保、第九保屬麥淌鄉(xiāng)。
1950年改設(shè)天鵝鄉(xiāng),下壩鄉(xiāng),金盆鄉(xiāng)屬鴉鵲區(qū);1952年8月為天鵝鄉(xiāng),下壩鄉(xiāng),金盆鄉(xiāng),屬七區(qū)(沙地區(qū))。
1958年為天鵝管理區(qū),屬清江管理區(qū),下轄黃金、金山、和平3個大隊;1961年改為天鵝公社,屬沙地區(qū),下轄星火,黃金、金山、和平4個大隊;1968年屬沙地區(qū)革命委員會,下轄黃金、金山、和平3個大隊;1975年為天鵝管理區(qū),屬沙地公社,下轄黃金、金山、和平、金塔、正光5個大隊;1981年更名為麥淌管理區(qū),屬沙地公社,下轄夏村壩,長槽,麥淌,耍龍壩4個大隊。
1984年為麥淌鄉(xiāng),屬沙地區(qū),下轄耍龍壩、夏村壩、長槽、麥淌4個村。
1997年裁區(qū)建鄉(xiāng),為麥淌管理區(qū),屬沙地鄉(xiāng),下轄耍龍壩、夏村壩、長槽、麥淌4個村。
2002年撤管理區(qū)設(shè)大村,將原耍龍壩、夏村壩、長槽、麥淌4個村合并為麥淌村;屬沙地鄉(xiāng),下轄12個村民小組,分別是沙灣、鍋廠、小槽、粟兒坪、長槽、仙人洞、趙家灣、綠映塘、核桃坪、麥淌街、瓦屋橋、座三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