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順年間(1464),兵部尚書于謙被奸臣王振(太監(jiān))誣陷,株連九族,于姓等人為逃生從河南民權(quán)縣于莊村逃到重慶,不久從重慶遷到建始縣于家壩,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1)遷到境內(nèi)四耳湖、撒毛灣。
清朝晚期屬施南府恩施縣都亭里三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屬恩施縣第一區(qū)白楊坪聯(lián)保第六、八、九保、建始縣仁字區(qū);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第一北鄉(xiāng)區(qū)(熊家?guī)r)白楊坪鄉(xiāng)第六、八、九保、建始縣仁字區(qū);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qū)建鄉(xiāng),屬白楊鎮(zhèn)第六、八、九保、建始縣仁字區(qū);民國三十二年(1943)撒毛灣劃歸恩施縣管轄,為第六、八、九保,屬白楊鎮(zhèn)。
1950年設鴨塘、八斗、橋頭、十里、石龍鄉(xiāng),屬恩施縣鴉鵲區(qū);1953年為鴨塘、八斗、橋頭、十里、石龍鄉(xiāng),屬二區(qū)(白楊區(qū))。
1958年為鴨塘管理區(qū),屬白楊公社,下轄建筑、和平、紅金、長合、紅耀5個生產(chǎn)大隊;1961年為鴨塘公社,屬白楊區(qū),下轄建筑、和平、紅金、長合、紅耀5個生產(chǎn)大隊;1968年為鴨塘公社革命委員會,屬白楊區(qū)革命委員會,下轄建筑、和平、紅金、長合、紅耀5個生產(chǎn)大隊;1975年為鴨塘管理區(qū),屬白楊公社,下轄云豐、建筑、和平、紅金、長合、紅耀6個生產(chǎn)大隊;1981年為鴨塘管理區(qū),屬白楊公社,下轄朝陽坡、十樓門、百草池、四耳湖、施譚壩、撒毛灣6個生產(chǎn)大隊。
1984年為朝陽坡鄉(xiāng),屬白楊坪區(qū),下轄朝陽坡、十樓門、百草池、四耳湖、施譚壩、撒毛灣6個村。
1997年為朝陽坡管理區(qū),屬白楊坪鄉(xiāng),下轄朝陽坡、十樓門、百草池、四耳湖、施譚壩、撒毛灣6個村。
2002年撤管理區(qū)設大村,將原十樓門、白草池、四耳湖、施譚壩、撒毛灣并入朝陽坡村,名為朝陽坡村民委員會,屬白楊坪鄉(xiāng)。
2013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為朝陽坡村,屬白楊坪鎮(zhèn),下轄朝陽坡、西曬坡、白草池、紅刺藤、四耳湖、堰塘口、施譚壩、硝洞灣、十樓門、小茶園、撒毛灣、寨腳壩12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