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信陽市 > 新縣 > 泗店鄉(xiāng) > 陸灣村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泗店鄉(xiāng)陸灣村概況

      [移動版]

      一、陸灣村概述

      陸灣村位于泗店鄉(xiāng)南部。南與湖北省麻城市西張店接壤、西與箭廠河鄉(xiāng)以西大山分水為界,東與泗店鄉(xiāng)計河村接壤,北與泗店鄉(xiāng)泗店村交界。全村總面積7.8平方公里,橫跨南北的大廣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兩路中間有新縣至麻城的跨省交通線,十分便利。陸灣村轄9個村民組,23個自然灣,284戶,總?cè)丝?007人。2015年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8845元。村部設(shè)在彭灣組的魯塘自然灣,政府投資30萬重建村部,新村部各室齊全,從硬件到軟件配套齊備。村部前建有文化廣場、娛樂設(shè)施、公廁路燈,體育健身器材配套齊全。陸灣村的特點和優(yōu)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

      ①水土資源豐富。陸灣村自然地理狀況可概括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山場面積5986畝,耕地面積816.5畝,茶園516畝,板栗570畝,生態(tài)林4000畝,用材林1416畝,水域面積150.8畝,具備發(fā)展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所需的資源條件。

      ②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全村無一污染企業(yè),沒有工廠和大型養(yǎng)殖場,生態(tài)完好,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森林覆蓋率86.5%,植被覆蓋率達92.6%,具有兼容南北的自然條件。物產(chǎn)豐富,區(qū)域內(nèi)野生植物近1000余種,野生動物40余種,是植物的寶庫、候鳥的天堂。

      ③綠色資源充沛。境內(nèi)有河流5條,河塘35口,水資源豐富,水質(zhì)優(yōu)良。境內(nèi)有天然石洞,為當(dāng)年紅軍打游擊提供天然保護地。奇石具有觀賞價值,茂林修竹,似原始森林,奇峰險峻,令人流連忘返。太平寨、紅軍儲糧洞、西畈水庫加農(nóng)家飯莊,山水映襯,融為一體,是休閑的好去處,這里是天然的氧吧。

      2

      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陸灣村彭灣村民組當(dāng)年的游擊隊長方忠耀足智多謀、英勇善戰(zhàn)、威震四方。還孕育了共和國成立之時的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張吉厚少將。有烈士墓一座,多年以來已成為陸灣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方忠耀同志曾擔(dān)任新縣農(nóng)業(yè)局局長。太平寨戰(zhàn)斗舊址對外影響日益彰顯,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陣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陸灣村已培養(yǎng)出大專以上人才200余人,其中教師45人,從事其他行業(yè)如行政、金融、企業(yè)的人才27人。其中方保東、鄒斌、梅傳喜等企業(yè)家?guī)赢?dāng)?shù)厝司蜆I(yè),帶動經(jīng)濟及社會效應(yīng)巨大,對脫貧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

      3

      ①地理區(qū)域優(yōu)勢明顯。距離縣城15公里,距離泗店鄉(xiāng)集鎮(zhèn)5公里,大廣高速、京九鐵路自北向南縱貫全村,交通便利。自然風(fēng)光秀麗,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宜居住、宜投資興業(yè),是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業(yè)的好地方,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

      ②政策優(yōu)勢明顯。2015年陸灣村被定為貧困村,也是泗店鄉(xiāng)“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重點村之一,縣鄉(xiāng)兩級在政策、項目、資金投入方面大力傾斜,基礎(chǔ)設(shè)施整村推進正在進行中,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條件。文化活動設(shè)施、活動廣場等為全村群眾提供了樂園。一個美麗的陸灣村近在眼前。

      二、陸灣村現(xiàn)任“兩委”成員簡介

      方賢文:199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駐陸河、張崗、長沖組。

      朱錫貴:1969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村委委員,會計;駐陸灣、彭灣、方崗組。

      孫紹秀:1966年出生;村委委員,計生管理員;駐白果樹、青山溝、下灣組。

      三、陸灣村“兩委”歷屆成員

      起止時間

      支書

      主任

      村委成員

      1986-1990

      朱維權(quán)

      方明華

      李國際、朱光富、沈立新

      1991-1994

      李國際

      朱詞清

      方賢文、朱華新、徐耀枝、朱錫貴

      1995-1997

      朱詞清

      方賢文

      朱錫貴、鄒建、王霞、朱創(chuàng)新

      1998-2001

      朱詞清

      方賢文

      朱錫貴、鄒建、方明齊、徐萍

      2002-2005

      朱詞清

      方賢文

      朱錫貴、朱詞武、余秀文

      2006-2008

      方賢文

      方賢文

      朱錫貴、朱詞武

      2009-2011

      方賢文

      方賢文

      朱錫貴、朱詞武、孫紹秀

      2012-2015

      方賢文

      方賢文

      朱錫貴、孫紹秀

      四、陸灣村各村民組簡介

      青山溝組:

      原名“屋脊洼”,因居住處在青山之中。清同治年間,該灣有一位“陳三老爺”中了武舉后,改名“青山溝”,沿用至今。陸灣村民由3個自然灣組成:青山溝、印子洼、茶葉場新灣。全組22戶75人,山場面積512畝,耕地面積68.2畝。有大塘一口,80歲以上老人5人,其中方思勝年高96歲。陸灣村民組距村部2公里,在村部西邊,以方姓居多,另有劉姓。

      張崗組:

      因姓張之人在此居住而命名“張崗”。全組有3個自然灣:張崗、千洼、丁洼。共27戶93人,有山場面積673畝,耕地面積80.9畝。距村部2.5公里,在村部以西。以張姓居多,另有梅、方二姓。

      陸灣組:

      清咸豐年間,朱姓由朱家大院來到這里,是第六房后裔,所以將居住地定名為“陸灣”。該組東有大廣高速,西有京九鐵路,中有新縣至麻城的紅色旅游線路。路邊有村級衛(wèi)生所一個,建筑面積為250平方米,其各室齊全,設(shè)備、器材配備到位。該組山場面積464.7畝,其中板栗64畝、茶園50畝、竹林40畝,水域面積15畝。該組有3個自然灣,共70戶262人。以朱姓居多,另有肖、丁、葉、方、陳、劉等姓。灣南路口有政府投資建設(shè)的文化廣場,有體育和娛樂設(shè)施、公測、太陽能路燈。

      方崗組:

      原名付崗,位處山崗之上,清道光年間,方姓于黃安遷至此處居住,命名為方崗。由三個自然灣組成:方崗、小崗和新灣。此地在太平寨附近。全組26戶86人,距村部3公里,3.5米寬的水泥路已通各自然灣。森林覆蓋率居全村之首,達91.5%,生態(tài)林40畝,竹林20畝,用材林183.5畝。組前有大塘一口,水面約4畝;礊I縣委副書記方輝和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教授杜南山就是該組人。

      長沖組:

      原名“長塘沖”,因組前有一長方形魚塘而得名,后人習(xí)慣寫成“長沖”,沿用至今。該組境內(nèi)有泗店鄉(xiāng)最大的水庫“西畈水庫”。山場面積372.4畝,耕地面積47畝,有烈士墓舊址一處,這里是陸灣村和陸灣小學(xué)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陣地,每年清明節(jié)陸灣學(xué)校的教師都會帶領(lǐng)全體學(xué)生來掃墓,同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全組17戶58人,在村部西,距村部2公里。有王、鄒、張、胡、葉、方六姓。

      陸河組:

      相傳有陸姓在此居住,沿路而開鋪做生意,其中油坊、面鋪、豆腐坊、染坊、雜貨鋪、飯館、旅店等,生意興隆,因這里是河南通往湖北的必經(jīng)之路。如今這里有京九鐵路和新麻公路穿境而過,西有西畈水庫。全組有3個自然灣:西畈、南崗和陸河。有山場面積632畝,耕地85畝,共35戶135人。居民以曾姓居多,另有韓、朱、王、方、戴等姓。

      下灣組:

      原名“付家山”,付氏遷走后,方氏從方崗遷入,因地勢在方崗之下,故稱“下灣”。老灣前有兩棵百年以上的銀杏樹,全組19戶68人。距村部2.1公里。有山場面積453.9畝,耕地面積64.9畝。

      白果樹組:

      原名“沙河鋪”,此地為河南與湖北的通商要道,因灣南有一顆大白果樹而得名。該組在京九鐵路和公路東邊,距村部北1公里處。全組35戶126人,山場面積596.7畝,耕地面積80.9畝。由2個自然灣組成:白果樹和石堰窩。灣前有口水面面積3畝的大塘。居民以朱姓居多,還有張、徐、方等姓。

      彭灣組:

      原彭氏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沿用至今。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方忠耀游擊隊?wèi)?zhàn)斗的山洞舊址在該組境內(nèi)。全組3個自然灣:鐵路西的趙沖、魯塘(現(xiàn)村部所在地)和路東的彭灣。相傳明朝時彭灣出個知府,魯塘曾出了個知縣,民間便有“彭知府、魯知縣”的俗語。全組33戶114人,山場面積591畝,耕地面積92.3畝。2015年政府在此修水塘3口、文化廣場一個,公廁、路燈等一應(yīng)俱全。該組以朱姓居多,另有黃、趙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