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達斡爾族被沙俄侵略者從黑龍江上游一帶驅趕至此,聚落成村,隸屬布特哈總管管轄。
清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隸西布特哈總管管轄。
中華民國成立后,1930年辟為小鎮(zhèn),設計為“三里三鎮(zhèn)基”,擬名“龍泉鎮(zhèn)”,隸屬布西設治局管轄。
東北淪陷后,1933年10月,劃歸甘南縣,定名“查哈陽”,隸屬第五區(qū)管轄。
同年12月,改隸第五保,1938年改設查哈陽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劃歸平陽區(qū)管轄。
1947年春,從平陽區(qū)劃出設置查哈陽區(qū),后改為第八區(qū)。
1956年3月,撤區(qū)劃鄉(xiāng),分設查哈陽、青河兩個鄉(xiāng)。
1958年4月,將青河鄉(xiāng)并入查哈陽鄉(xiāng)。
同年9月,將查哈陽鄉(xiāng)并入東方紅人民公社,年底將東方紅公社改為平陽公社。
1962年9月,從平陽公社劃出,設置查哈陽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開,改為查哈陽鄉(xiāng),名稱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