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故城縣 > 房莊鎮(zhèn) > 堤口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房莊鎮(zhèn)堤口村概況

      [移動版]

      “二00六年四月,故城縣坊莊鄉(xiāng)堤口村兩委換屆,蘇金榮當選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開始率領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正村風、理積弊、定規(guī)約、集賢言、挖渠道、擴坑塘、廣筑路、架橋梁、打深井、建水塔、優(yōu)環(huán)境、惠各家,解決了困擾堤口多年的行路難、澆地難、吃水難、排水難等四大難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以大幅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進一步弘揚傳統(tǒng)美德,構建和諧社會,二0一四年九月,村兩委又將村南湖北岸的休閑長廊進行改建修繕,并請師繪畫,內容包括二十四孝圖及三字經(jīng)部分圖畫,以寓教于日常,潛移默化,提升村民修養(yǎng),希望后人飲水思源、奮發(fā)有為”。波光粼粼、綠樹倒影,堤口村南偌大的湖面和文化休閑長廊成了遠近聞名的一道景觀,這是堤口休閑文化長廊題記中的一段話。坊莊鄉(xiāng)堤口村在最近短短幾年內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街道寬闊平整,村落整齊干凈,有綠有花有水,村風日益文明,管理更加民主,初步顯現(xiàn)出新農村建設的雛形。

      故城縣坊莊鄉(xiāng)堤口村位于坊莊鄉(xiāng)政府駐地北偏東7.5公里處,該村土地一部分為白質土壤,一部分為紅土質。據(jù)載,歷史上該村處朱家河東堤的一個擺渡口,故得名堤口。堤口村現(xiàn)有450人,18名黨員,耕地1211畝,深井4眼,以種糧種棉等農業(yè)生產為主,部分青壯年勞力常年外出務工。

      過去的堤口村,曾是有名的亂村、難村、窮村。村子不大,存在的矛盾不少,現(xiàn)實難題也不少。干群關系挺緊張,村民關系不和諧,打架罵街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有的人甚至罵街用上了新技術,將罵街的話錄到喇叭里沿街或者到房頂上反復播放叫罵。堤口村的“四大難”:行路難、吃水難、排水難、澆地難曾是長期困擾該村發(fā)展的幾個突出問題,這四大難題讓村民苦不堪言。村里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一片泥塘,路面上的積水四五天下不去,路無法走,車出不來進不去,收購糧食的商販都不愿去堤口村,即使進去了,也是低價收購。以前村南有眼機井,壞了好幾年沒人修,村民吃水又成了大問題。原來村民澆地就靠地下水一眼機井,排隊挨號輪流澆,常常是輪到澆地的時候了莊稼也已經(jīng)耽誤好些日子。2006年,蘇金榮任支部書記以后,該村局面才得以有效改善。

      堤口村的幾個變化:一是建章立制,不和諧現(xiàn)象沒有了。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結合過去村里打架斗毆、罵人罵街時有發(fā)生的現(xiàn)象,首先制定了村規(guī)民約,家家戶戶簽字。規(guī)定了幾個“不行”。打架斗毆不行,罵人罵街不行,不孝順老人不行。誰要是違反了,大喇叭喊,村干部找,黑板報寫。再加上蘇金榮同志及村兩委一班人不辭辛苦,走東家、跑西家,公正合理的不斷解決矛盾,村里逐漸安定下來,那些為一點小事就上街罵人甚至大打出手的現(xiàn)象再也不見了。為解決村里臟亂差的現(xiàn)狀,在村東村西各挖了一個垃圾定點坑,傾倒垃圾。并劃出每人25平方米的放柴草的地方,柴草不能進村,不能亂堆亂放,豬雞牛羊牲口一律圈養(yǎng),不能亂跑。前后街各安排3人義務出工,5天清掃一次,各胡同按月分段,輪流清掃,始終保持村內干凈整潔。同時,大搞綠化美化活動,植樹2萬多棵,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4間,幼兒園3間,老年活動室及圖書室2間;購置體育健身器材14件,安裝街道、胡同路燈50多盞,天天晚上照明,逢過年過節(jié)、過秋過麥、 紅白大事,通宵照明。二是管理民主,兩支隊伍發(fā)揮作用了。該村建立并用好兩支隊伍:一支是村民代表隊伍,一支是黨員代表隊伍,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在堅持村務公開、黨務公開、特別是財務公開的基礎上,把黨員、村民代表當回事,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是通過召開黨員代表會、村民代表會討論表決。這樣一來,一是有利于村兩委的正確決策和計劃得以順利通過實施,避免了“一言堂”、主觀武斷和群眾的誤解,群眾明白,干部清白。二是當這些代表接接受以后可以深入群眾之間幫助村干部做好的工作。三是改善環(huán)境,四大難題解決了。多年來,該村集體經(jīng)濟無積累,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沒錢怎么干?蘇金榮同志跑縣赴市進省,爭取資金。這幾年,通過蘇金榮個人墊資,向上爭取和其它籌資方法,籌資200多萬元,解決了行路難、吃水難、排水難、澆地難的問題。先后把村里3條街、連接出入村的5條路、16條胡同全部用水泥或瀝青硬化;新打機井3眼,鋪設自來水管道1500米;修建村內排水設施5處; 擴挖總蓄水量達40萬立方的坑塘3個,新開長600米的引水渠一條;新建橋閘1座,購置潛水泵29臺,鋪設防滲管道18000米,形成全村所有耕地地下防滲管道網(wǎng)絡,特別是擴挖的村南190米寬、600米長、7米深的坑塘,總蓄水量可達80萬立方,一次蓄水可將全村耕地足澆3遍,村民澆地省錢省力,一年下來,春秋兩季光節(jié)約費用加上增產效益就可達到50多萬元。同時,該村還新建村級活動場所4間,幼兒園3間,老年活動室及圖書室2間,購置體育器材14件,安裝街道胡同路燈50多盞。并基本解決了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跺、畜禽亂跑、缺蔭少綠“五亂一少”等現(xiàn)象。

      美麗中國夢,幸福堤口村,初顯新農村雛形的堤口村民正在向更高的幸福指數(shù)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