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屬鄨國地。
秦置鄨縣,屬巴郡。
漢先后屬犍為郡、牂牁郡。
隋屬牂州。
唐貞觀九年(635)置恭水縣,為郎州治。
十三年更郎州為播州乃為治所。
十四年更名羅蒙縣。
十六年改為遵義縣,取于《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唐代以后,期間多有置廢分合。
元、明先后屬播州安撫司、播州宣慰司。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播州改土歸流,復置遵義縣,屬遵義府,府、縣同廓。
1913年廢府存縣,屬黔中道。
1949年將遵義縣城區(qū)及近郊析置遵義市,屬遵義專區(qū)。
1951年市、縣合并。
1952年市、縣分開。
1958年撤縣并入遵義市。
1961年8月,恢復遵義縣建置。
1970年屬遵義專區(qū)。
1997年,將遵義縣新蒲、深溪、金鼎3鎮(zhèn)劃入紅花崗區(qū),屬遵義市。
2003年12月,將高坪、團澤、泗渡、板橋4鎮(zhèn)劃入遵義市匯川區(qū)。
2016年3月,撤銷遵義縣,設立播州區(qū),區(qū)人民政府駐南白鎮(zhèn)。
以沿用近千年的播州命名。
將原遵義縣的山盆、芝麻、沙灣、毛石、松林5鎮(zhèn)劃入匯川區(qū),新舟、蝦子、三渡、永樂、喇叭5鎮(zhèn)劃入紅花崗區(qū)。
2016年6月6日,正式掛牌成立。
同年撤銷南白鎮(zhèn)、龍坑鎮(zhèn),設立南白、播南、影山湖、桂花橋、龍坑5街道,區(qū)政府駐地變更為南白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