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博雅地名網 > 安徽 > 安慶市

      安慶:178年歲月 見證皖省歷史

      [2013-8-25 21:41:11]
         說到安徽省會,有著近800年歷史的古城安慶,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無人能比的。自1760年為安徽省省會,至1938年日軍攻陷安慶為止,共做了178年省會。雖然這178年的省會也分多個階段,但這期間見證了皖省歷史的發(fā)展:文化上興起了桐城派,經濟上涌現了富可敵國的徽商,改革上出現了影響中外的洋務運動……
        
         歷史為什么選擇安慶

        
         比起中國大多數省份,安徽省的建制形成頗晚。明朝時,現安徽之地位于南直隸中,屬于明朝的“龍興之所”,享受與北直隸同等的地位。直到清時,南直隸改稱江南行省,因為區(qū)域范圍太大,防止前明勢力據此對抗中央,清政府將江南行省一分為二,作江蘇、安徽兩省。原來的行省首府南京歸江蘇,安徽于是另擇府都。
         “當時的安慶、太平、徽州、廬州(今合肥)均是首府備選,但可有利弊。如交通比較發(fā)達的太平府治(今當涂縣城關鎮(zhèn))距江寧太近,且城市規(guī)模不夠,發(fā)展前途不大;廬州府治(今合肥市)雖居皖省腹地,但當時以水陸交通為交通主渠道,不僅規(guī)模不夠,又無險關可據,因此難以控馭全省;徽州府治(今歙縣徽城鎮(zhèn)),是當時的經濟中心,但因偏于皖南山區(qū),不能作為政治中心。其余各府、州更不具備條件。瀕臨長江的便利和文化上的先進,最終讓安慶成為安徽首府。”皖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安慶人文歷史學者張健初先生說道。
         安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在江淮大地上自古以來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薛家崗和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東周時期安慶地區(qū)的潛山縣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繡河山”。安徽省潛山縣有天柱山,是大別山脈的最高山,也叫萬尖山,古時候是皖國,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潛山,潛岳)。漢武帝南巡封禪天柱山,稱之為南岳,舊稱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潛水),注入長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簡稱“皖”,即源于此。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今安慶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今安慶又別名“宜城”。
         雖有著顯赫的人文歷史,成為省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交通優(yōu)勢。據張健初介紹,過去沒有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作為“中國第一大水系”的長江水路對于安徽意味著什么?從長江上游的重慶順江而下,沿途經過武漢、安慶、南京直至上海,這條黃金水道自古以來都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和沿江各省的交通要道。“從兩江總督府南京到安慶順江而上只要很短的時間,這也便于清政府的管理!
         作為省會的四個階段
         安徽省于1667年建立,但當初以守土為則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卻不在安慶,仍寄駐在江寧城南。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0月6日,乾隆正式批準將安徽布政使司遷治安慶府治!白源税矐c正式成為安徽省的省會,到1938年日軍攻陷安慶城總共178年,是大多數學者比較認可的作為省會的時間!
         “安慶作為省會,經歷了皖省自建省后的大部分歷史,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張健初介紹說,第一階段為建省至19世紀中期。這段期間政局穩(wěn)定,安慶長期擔任省會。沿長江一線及江南的惠州地區(qū)成為經濟發(fā)展重心,地域商幫——徽商在中國商界稱雄了百年,安徽也成為全國富庶省份之一。
         第二階段,1861年至清末民初。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后,省城安慶陷落,曾國藩于1861 年移行轅于安慶,以此為重要據點打擊太平軍,廣招人才,大力推動洋務運動,并在安慶設立了安慶軍械所等近代軍事工業(yè),當時的一流科技專家容閎、徐壽、華衡芳等都云集于此,制造了中國第一支槍、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輪船。
         第三階段,民國初至20世紀20年代末,由于時局動亂,戰(zhàn)爭連連,袁世凱于1914年任命軍閥倪嗣沖任安徽督軍等省級軍政行政長官,其官邸就設在皖北蚌埠。后各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臺,省會曾多次易址,安慶一時間成為了名義上的省會。
         第四階段,1929年至解放前,安徽的政局又恢復了穩(wěn)定,安慶作為省會得到了寶貴的發(fā)展時期。之后安徽省政府先后在合肥、六安、立煌、蕪湖、屯溪等地間遷移,某段時間甚至出現無省無會的局面。1952年,中央政府批準撤銷皖北、皖南行署,重新成立安徽省,定省會于合肥,安徽的行政建制自此確定了。
         “應該說,安慶作為省會后,成為全省最先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睋䦶埥〕踅榻B,除了曾國藩在安慶因洋務運動設立的近代軍事企業(yè)外,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并在蕪湖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試舉起“新文化”的旗幟;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領導的首次安慶起義爆發(fā),徐錫麟以安慶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jiān)督的身份,暗中聯(lián)絡會黨,刺殺了安徽巡撫恩銘,打響了安徽辛亥革命第一槍;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在安慶焚煙的壯舉,顯示了安慶人民的反帝焚煙的斗爭的決心!……在安慶成為安徽省歷史上第一個省會城市后,安徽省的第一座發(fā)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部電話、第一條官辦公路、第一個飛機場、第一個現代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作為省會配套設施誕生在這里。
         譙樓,訴說著建省的歷史
         在清代,作為封疆大吏的安徽布政使為從二品官,職位僅次于巡撫,又稱“藩司”,負責全省行政和財政出納,并承宣政令,必要時布政使亦可直接向皇帝具折報告政務。在張健初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安徽布政使司的原址即在安慶一中校園的譙樓遺址。
         譙樓歷史悠久,最早在元朝至正年間便有記載。650年前的譙樓在安慶老城應該是氣勢雄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駐南京(江寧)的安徽布政司移至安慶,即以譙樓為司署。同治六年(1867)布政司吳坤修重修,題寫“白日青天”四字刻石,嵌于樓外門洞之上。1922年,安徽省第一任省長許世英把譙樓當作自己的辦公地點,許調離以后,譙樓又曾作為省財政廳的所在地。在如今的譙樓上還有“閱經樓”的字樣。
         如今的譙樓已沒有當年的氣勢,唯剩下一小段默默地傾訴當年的故事!皠e小看剩下的這一小段譙樓,她可是我們當年安徽省分省自治的標志性建筑! 張健初說。
         據張健初介紹,歷史上的譙樓曾有過四次大的修建,目前保存的雙檐樓閣譙樓,則是在同治六年(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吳坤修負責修建。這個吳坤修,與安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為曾國藩提拔重用,在安徽為官八年,吳坤修修浚省城溝道,治學宮禮樂器,建曾文正專祠,秀大觀亭、振風塔等。特別是譙樓門額上的刻石題字“白日青天”,或許正是表明其為官清廉、一心為民的寫照吧。
         經過大規(guī)模的修葺擴建,安徽布政使司署已初具規(guī)模,譙樓外新建的三楹石坊,屏壁西偏題“薇垣”,左為“承流”,右為“宣化”。進譙樓,東為華陽閣,西為憲書局。而更能顯現安徽布政使司署威嚴的,正是譙樓前左右坐置的白石雌雄獅雕,兩只石獅前后蹲地,前足斜伸,挺胸收腹,造型軒昂生動,有目空一切的霸氣!翱上,當初雄偉一時的譙樓內大多數建筑在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看這如今只剩下一小段的譙樓,張健初帶著一絲遺憾嘆息道。
         譙樓正中為多拱形門洞,內壁青磚壘砌,走在里面,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窝蹟蛋倌,門洞下走過了不知多少高官,但其中一位大師卻被老城記住了,他就是著名作家郁達夫——在以安慶為背景的小說《迷羊》中,郁達夫筆下的“走過了司下坡,進了青天白日的舊時的道臺衙門,往后門穿出”,寫的便是今天的譙樓。
         留下許多老省府遺存
         作為170多年的老省府,如今的安慶還留下許多遺存。
         在安慶的商業(yè)繁華地段,有一條街的名字很特別,叫“國貨街”。“國貨街原名四牌樓西街,在安慶作為省府時是一條著名的商業(yè)街,當時這里商賈云集,店鋪林立。而改成國貨街是在1919年,這里面還有段故事,它凝聚著老省城的一腔熱血!睆埥〕跽f。
         1919年北京爆發(fā)五四運動,消息傳到省會安慶,包括安徽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安徽省立第一中學在內各學校立即做出反應。1919年5月8日上午,2000余名學生在黃家操場召開聲援大會,并通電全國。20日,省城總商會配合安慶學生聯(lián)合會的行動,做出抵制日貨的決議。25日,新成立的省學聯(lián)決定,在省城安慶大南門外迎賓館設立國貨檢查所,并在三牌樓、四牌樓等主要商業(yè)街開設國貨販賣部。6月8日至10日三天,安慶商家聯(lián)手罷市。11日,整個城區(qū)總罷市,大街小巷所有商店全部關門。大規(guī)模提倡國貨和抵制日貨的活動,使安慶成為全國關注的政治風云中心之一。后經省政府批準,改四牌樓西街為國貨街,以紀念安慶這場聲勢浩大的愛國主義運動。
         還有一處遺存,是徐世英繼任安徽省省長后修建的安徽省立圖書館!爱敃r的省立圖書館規(guī)模可不小,分為兩個區(qū)域,前半部分分為三進,第一進正中為圖書館大門,左右為辦公室,內立有館碑,篆書‘圖書館’三字,四周雕龍畫彩。第二進設有兒童閱覽室和中學生預覽室,第三進左為普通閱覽室,右為雜志閱覽室。后半部中間建有藏書樓。西邊三進為歷史博物館,東邊圖書館主樓,便是前省長公署!睆埥〕跽f。
         雖然經歷了風風雨雨80多年,但這棟兩層建筑的省立圖書館青磚黑瓦小洋樓以其自身的完美,依舊向過往的人們傾訴著當年的輝煌……

      上一篇:安徽的省會變遷記
      下一篇:從江南省到安徽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