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天靜宮渦陽天靜宮景區(qū)坐落在渦陽城北的渦北街道鄭店村,為國家AAA旅游景區(qū)。距縣城中心五公里。紀念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渦陽縣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huán)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鐘靈毓秀之鄉(xiāng)。天靜宮始建于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稱老子廟。其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圣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官堂、誦經(jīng)堂、鐘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庾、廄,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占地三千畝,食業(yè)數(shù)千人。宮中殿閣林立,松柏交翠,莊嚴肅穆,氣勢非凡,堪稱中華道觀之最。現(xiàn)在的天靜宮尚存有天靜宮、天齊廟、九龍井、老子娘墳等多處于老子有關(guān)的建筑和遺跡。
東岳廟,位于安徽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渦陽天靜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東岳廟又稱天齊廟,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渦陽太清宮龐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有“天靜之基”之稱。它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廟宇。此廟始建于宋代,經(jīng)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安徽省少見的宋代磚木結(jié)構(gòu)殿宇,F(xiàn)已按原貌修復(fù)加固,暫時在殿內(nèi)陳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裝修太清宮的石碑二十余塊,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張起嚴的興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園》石匾額、“敕撰”、“混元降(誕)”殘片、蟠龍碑帽、大型石橋拱圈、大批漢磚等。東岳廟緊鄰天靜宮宋代遺址的右側(cè),又處在一個基線上。東岳廟房脊裝飾具有元代特征,但在內(nèi)部
張樂行故居位于渦陽縣城西北張老家村,張樂行1810年誕生于此;在早期結(jié)捻活動中,張樂行常與龔德樹、蘇天福等人在家中聚會議事,計劃如何起義抗清。張樂行故居屬清式四合院,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間,其中前排堂層5間,后客廳5間,東西廂房各3間。客廳重梁起架,雕梁畫棟,明柱走廊,花格門窗,建筑雄偉。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閘北臺寺古遺址位于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街道輪窯廠西北,年代為新石器晚期,面積2000㎡。閘北臺寺古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渦陽縣輪窯廠窯址位于渦陽縣天靜宮街道劉樓村張莊,年代為1958年。渦陽縣輪窯廠窯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渦陽陳家先祠位于渦陽縣天靜宮街道鄭店村西頭溝東,年代為民國。渦陽陳家先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渦陽馬莊遺址位于渦陽縣天靜宮街道鄭店村馬莊西北隅,年代為新石器時期。馬莊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井2-9號位于渦陽縣天靜宮街道鄭店村,年代為宋。九龍井2-9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趙屯老槐樹位于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街道張老家鄉(xiāng)趙屯集,年代為距今800余年。趙屯老槐樹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尹子孤堆(尹熹墓)位于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街道北六華里 ,年代為春秋,面積15600㎡。尹子孤堆(尹熹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井1號位于渦陽縣天靜宮街道鄭店村,年代為漢,面積0.42㎡。九龍井1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