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氏祠堂座東朝西,原為三進,一進在“文革”中被拆毀,F(xiàn)二、三進保存完好,尤以二進建筑考究,氣勢恢宏,其梁柱有鏤雕、浮雕、彩繪人物、花草、禽獸、纏枝、祥云等圖案,雕刻細膩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該祠堂是徽派建筑文化和江北建筑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為研究這一時期南北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堂主體外,四周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西至上大街,南至東大街,北、東兩面各15米。
“美人靠”古民居:位于含山縣運漕鎮(zhèn)漕川社區(qū)西大街38號。時代為清代。2015年6月5日,“美人靠”古民居被公布為馬鞍山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外3米,建設控制地帶:本體外10米。
向氏古民居:位于含山縣運漕鎮(zhèn)小北門。時代為清代。2015年6月5日,向氏古民居被公布為馬鞍山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本體外15米。
天主教堂:位于含山縣運漕鎮(zhèn)西大街。時代為民國。2015年6月5日,運漕天主教堂被公布為馬鞍山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本體外20米。
李鴻章當鋪:位于含山縣運漕鎮(zhèn)西大街。時代為清代。2015年6月5日,李鴻章當鋪被公布為馬鞍山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外3米,建設控制地帶:本體外10米。
薛瑞豐礱坊座東朝西,沿街一進三間木樓為鋪面,后有數(shù)十間開放式作坊。建國前運漕鎮(zhèn)商貿(mào)十分發(fā)達,憑借裕溪河這條黃金水道的特有條件,運漕鎮(zhèn)成為當時合肥、巢湖連接蕪湖南北貨物商貿(mào)中轉中心和集散中心。薛氏作坊主要從事糧食加工,并將加工成品的糧食銷往蕪湖等地。現(xiàn)從該作坊的建筑面積規(guī)模仍可看出當時薛氏作坊的興盛與繁華。它對研究清民時期運漕商貿(mào)演變和發(fā)展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建筑本體外,四周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西20米,東、南、北各15米,占地面積為6436平方米。